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是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生于1940年的列宁格勒,布罗茨基的前半生在母国苏联度过,他的大部分诗歌成就也是用俄语完成的;1972年,永别故土、定居美国的布罗茨基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进而一举成为英语世界卓越的散文大师之一。诚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给出的自我认知:“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 1986年,布罗茨基荣获美国国家书评奖,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获选“美国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诗集《诗选》、《词类》、《致乌拉尼亚》,散文集《小于一》、《悲伤与理智》,散文《水印》等。
“监狱就是空间的匮乏,其补偿就是时间的过剩。”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瑟夫·布罗茨基代表剧作
《悲伤与理智》译者刘文飞原版俄文直译
-
《大理石像》是布罗茨基仅有的两部剧作中的头一部。戏剧的背景设置在一个既未来主义,又复古主义的国度。“公元后2世纪”,在一个 高度机械自动化的时代,人类以曾经的罗马帝国为模板,托古仿建了一个新罗马帝国。在一座钢筋高塔的监狱里,两名没有犯罪,却依照法令被随机判决终身监禁的囚徒在这匮乏的空间与冗余的时间之中,展开了一场柏拉图式的对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小布写什么都好看。喜欢。
评分读了两遍,成功挽回《水印》里留下的坏印象,布罗茨基80年代的实验科幻剧本=《美丽新世界》+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萨特的《禁闭》+《蜘蛛女之吻》……更可贵的是,这居然还个喜剧,布罗茨基要是去小说圈掺一脚,不得了。
评分诗人写小说、戏剧,搞翻译,简直太过迷人。
评分时间与空间的对立与绵延,于是他们这样描述血管:生命从未流成一条如此宽广的路
评分“更糟糕的是,这些东西还将一次又一次出现。也就是说,以新的形式重复。就这个意义而言,历史的版本其实很少。因为人是有限的。从他身上挤不出多少东西来,就像一头奶牛身上的奶,总是有数的。比如人体的血,总共只有5升。人是可以预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