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存在的艺术》《健全的社会》《论不服从》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占有还是存在》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弗洛姆语录
无节制的欲望满足无益于人类的福祉,它不会带来幸福,甚至也不会带来最大化的享乐。
人们拒绝承认的是,并非自私自利的人类本性使得工业社会产生;恰恰相反,自私自利与贪婪是工业社会大环境的产物。
现在的语言风格表明当今社会已高度异化。几十年前,病人不会说“我有一个难题”,而会说“我很困扰”;不会说“我有失眠症”,而会说“我睡不着”;不会说“我有幸福的婚姻”,而会说“我结婚了,很幸福”。
在占有型模式中,人们的幸福就在于高人一等、在于拥有权力,并且归根结底在于征服、掠夺和杀戮的能力。而在存在型生存模式中,幸福在于爱、分享和给予。
只要我们仍然活在占有型生存方式中,我们必然怕死,任何理性的解释都不会消除这种恐惧。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重建与生命的纽带,回应他人的爱并点燃自己内心的爱,那么哪怕他在弥留之际,恐惧感也会大大减少。
好书。私有制对人类的异化,就是人类对占有的魔怔,而不是为了生存、体验本身。 弗洛姆从多个层面展开,对基督教的评论也见功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个框架貌似有很大问题,弗洛姆推崇原始基督教教义中的部分优良,而非新教、加尔文教义的一些问题,这也是他《逃避自由...
评分我在加拿大工作时,有一年跟北美区的老板做年终考评Annual Appraisal,他跟我说,当你老死之时,没有人会因为你曾做过CEO而记住你。他的意思大概是,不要把全部精力全放在工作上,家庭同样重要。在年终考评时老板对下属如此教导,从国内公司文化角度可能较难理解,但在北美企业...
评分我在加拿大工作时,有一年跟北美区的老板做年终考评Annual Appraisal,他跟我说,当你老死之时,没有人会因为你曾做过CEO而记住你。他的意思大概是,不要把全部精力全放在工作上,家庭同样重要。在年终考评时老板对下属如此教导,从国内公司文化角度可能较难理解,但在北美企业...
评分 评分快劝劝我自己,少一点没有快乐的享乐。三思而后买: 想要还是需要?需要还是必要?现在要还是可延期?
评分一本看的时候让我有诸多想法,且在今后也会影响我的书。to have or to be?
评分现在书中说的存在之城还是八字没一撇
评分太喜欢弗洛姆的书了,同时为这种天真纯粹而感动。最后的“罢购”其实已经有一小部分人再践行了,豆瓣里的降级消费,还有极简主义都是一定程度的“罢购”,只是还需要将人群不断扩大。
评分本书放在当下阅读亦极具鞭策意义。社会性格、宗教性格和人的性格三位一体,互相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信仰及人的渴求。人的追逐占有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环境。以占有型模式下人们会放弃彼此情感和健康身体来追逐名利金钱。放到大范围就是占有掠夺和占据。生存需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而存在型模式下的人则会重视感情、分析、理解深刻透彻,同时放下过度的欲念。如今的天平在倾斜,以占有型为主导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病态的机械般工作前进及没来由的颓丧。空虚的消费主义填满日常。弗洛姆急切盼望社会性格影响人的性格往存在型模式转向。让人们重新参与政治生活并了解自己的决定会产生效果,使生产为“理性消费”服务,重建人与人之间联系。深刻的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势在必行。巴别塔在崩塌。愿人们珍视此时此地,不回顾过去不寄望未来,为自己和后世建起存在之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