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国的改革

宋代中国的改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子健(1919—1993),祖籍贵阳,生于上海,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1948年赴美。20世纪50年代,研究重心转向宋史。1960年,入斯坦福大学任教。1965年,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刘子健是美国宋史研究的顶级学者,也是促进国际宋史交流的领袖人物,对突破国家与民族界限的国际性学术合作卓有贡献。主要专著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两宋史研究汇编》等。

译者张钰翰,1983年生,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编审。

出版者:
作者:刘子健
出品人:
页数:240
译者:张钰翰
出版时间:2021-12-1
价格:59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731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海外宋史领军人物刘子健成名力作,宋史名家虞云国长篇导读,邓小南、赵冬梅倾情推荐

首开士大夫政治研究之风气,士大夫政治研究的学术典范之作

☆ 批判性地融汇现代中国与日本学者的既有成果,集王安石变法研究之大成

重审士大夫政治的宿命,叩问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底层逻辑

☆ 从政治思想、官僚行为、政府运作发掘尚未凸显的王安石新政的新面相

作为官僚理想主义者,富国强兵并非王安石变法的首要目标

☆ 试图以宋代历史为个案,向社会科学提供可以启发思考的“理论概括”

王安石新政的失败,是由官僚体制所依附的君主专制政体命中注定的!

————————————————————————-————————————

邓小南:

本书是宋史学界的典范之作。王安石及其新法新政,不仅是理解宋代历史的关键,也是影响近世中国的重要纽结。作者以白描笔法提纲挈领地勾勒出“宋代中国的改革”之简明全景,举重若轻地提炼出特定时代具有根本性质的议题,体现出作者卓越的洞察力。作者重视政治性、结构性的研究解析框架,阐释收放自如,其深广的观察视域、通透的思考境界、简捷的表述方式,无不予人以深刻启发。

柯睿格:

所有对中国改革运动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甚或专家都应将其作为他们首要的导游。

赵冬梅:

译介一本发表于半个世纪以前、用英文写就、面向英文学术世界的王安石变法研究著作,有必要吗?有!刘子健先生是迄今为止我所认识的最具学术企图心的中国古代史研究者,他试图以宋代历史为个案,向社会科学提供可以启发思考的“理论概括”,比如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他的官僚分型理论,他对集权与专制主义关系、国家利益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思考,而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对历史事实的梳理之上。从刘先生的论述出发,研究可以继续深入,读者可以共同思考。

————————————————————————————————————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于王安石新政,从宋代至今都是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按照虞云国老师所说,宋代相关史料极多,任何一方都可以轻易找出来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故不可能有定论。刘子健这本«宋代中国的改革»,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本对王安石新政提纲挈领式的论述,虽然没有详尽的史料...  

评分

对当时儒学流派、官员类型、次官制度的讲解都让我颇有启发,唯一的遗憾是具体的变法只细讲了募役法。王安石这样一个理想主义官僚却主动被动地需要靠仕进实干型甚至渎职弄权型的官僚推进其政策,导致经越唱越歪,着实无奈也无比现实。满嘴道德文章,最极端的两派却在大半个世纪...  

评分

刘子健高度评价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强调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而且“理应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且看他前一定位的理由: 他主持的改革的非传统性质,其施行方式之彻底,以及其涵盖范围之广,几乎前无古人,直到最近一个世纪也没有什么改革可以与之媲美...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刘子健早期的论文,本书在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上,挖掘并没有很深入,而只是停留在分析变法派和保守派的士大夫阶层政治理念的分歧。不过本书对北宋士大夫阶层进行了分类和剖析,也探讨了士大夫和皇权之间的对立,而官僚之间的斗争加剧了对皇权的依赖,也注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评分

#王安石的新政让宋代的权力集中更进一步。变法机构凌驾于三司之上,独立于政府架构之外,分权制衡的原则遭到破坏。他本人说一不二,为了推行新政罢免反对派,代之以听命于己的官员,太学改革让太学生变得亦步亦趋,只会念“王经”,儒学的多样性与活力慢慢窒息。虽然“上与安石如一人”,可一旦王安石被罢免,新政加强专制权力的遗产统统属于皇帝。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所谓的士大夫政治还是由士大夫发起的改革,全部都只是服务于君主专制政体的附庸与工具。由是言之,宋粉“共治”之论,可以休矣!

评分

一、晚清思想的原点必须是任公。任公翻转了王安石的历史评价 二、吏役次官僚制

评分

微言大义,经典之作。

评分

可以 值得好好讀 尤其是官僚類型、政府運作,還有吏役次官僚制等的論述尤其值得注意。對於一個在政府部門工作過的人來說 讀起來又別有感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