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哈姆,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后致力于20世纪历史研究,在巴黎政治学院、战争学院等高校任教,著有《广岛,长崎》《越南》等多部政治、战争题材的历史作品,著作畅销多国,广受好评,荣获“联合国媒体和平奖”等诸多奖项。
1914年,德、奥、俄、英、法等国让世界陷入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将造成3700万人死伤,摧毁传统的社会结构,根除古老的政治制度,并开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
作者保罗·哈姆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从外交活动中的纵横捭阖到西线战场上的血火硝烟,从上层阶级的尔虞我诈到普通民众的苦难哀愁,本书试图回答20世纪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1914何以成为“世界终结之年”。
一战起源及其后果其实更甚于一战本身 本书又给了一个新的角度。总体对读者比较友好,附录地图翔实,也少那些对普通读者不甚重要的附注。
评分关于同一主题已经阅读了很多作品,但翻开这本大书,依然感到唏嘘。在已知结局的情况下,看着一群被野心、狂妄、贪婪和自负掌控的庸人操纵着前所未有的庞大国家机器,令世界无可避免地滑向战争。绵延四年的战火在1914年燃起,无数血肉终被献祭。
评分一战起源一直是个谜,所以涉及一战作品,总有开篇即立意,即起源的特点,克拉克的《梦游者》以塞尔维亚国王遇刺为开篇。塔奇曼女士《骄傲之塔》以那场盛大葬礼为开篇。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以1848欧洲革命为开始。还有以芭蕾舞剧开场的《春之祭》等等,那么这部《1914》开场又能表达哪些呢
评分维也纳体系所维持的欧洲均势在运行了大约一个世纪之久后,突然崩坏于大战,明察秋毫的作者在战前保守社会氛围里潜藏在艺术运动之下的“躁动”中,似乎寻找出了变革性的深层社会动力。各色民族主义蔓延其中,挟裹着根植于数块大陆的殖民利益,凭恃工业革命以来所积攒的钢铁怪力,撕裂了老欧洲看似恒久的华丽外衣。
评分“1914年,爱国主义被证明是远比阶级忠诚度更强力的社会黏合剂。”……另,该书行文清晰,译笔流畅。尤其对小白友好,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