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並非一本充滿學術語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瞭“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彆人的認同?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勢利”,對於金錢和時尚的欲望之壑為何總也填不滿?我們到底怎樣纔能剋服這種身份的焦慮呢?在閱讀這些文本的時候,一方麵,你會驚嘆於德波頓廣博的知識,那信手拈來的典故和風趣的點評,為你從多個視角展現瞭人類的“身份”觀念;另一方麵,你會漸漸審視自我,發現許多已經在你腦海裏根深蒂固的東西,開始動搖和解體。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訴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
千万次地问自己是谁,得到的答案竟是千万个他人眼中我是谁。 想到画画。用色块在白纸上画一朵花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色块按花的形状拼凑起来,有色部分的外轮廓便是我们要的;或者把花的形状留白,在它的外部涂上颜色,那么纸上空白的部分便是花了。 身份的焦虑就...
評分1 昨天教师节,打电话给导师。已经有很久没有和老师联系了,不是不想,而是每每念起自己的近况,心里颇有忐忑。虽然,我从不以为自己有多么差,可是,总还是害怕被比较。古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祖宗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总会有什么一边打击你一边...
評分 評分有句话是叫“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很喜欢这位矮小睿智的家乡人,我们渴求温饱,安全,尊重,爱与自我实现,从物质到精神,一直是外界在支撑着我们这一颗颗脆弱的心,否则,我们便如那无柱可攀的缭藤,坠入泥土,很快腐烂生臭。我如果爱你,那么也许是因为你给我提...
評分【我们发现台湾有四亿人口】 这是一句著名的意识形态广告词,但是读懂了字面后的含义你就会明白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词,关乎着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笔下的身份焦虑。 比利是个朝九晚五的贸易公司业务经理,晚上则是兼差的无线电计程车司机。上了电脑色情网站他则是个想...
買完纔發現電子版的書比紙版還要貴...orz...
评分畢業幾年,焦慮一直常伴左右。最糟糕的是想要突破自己卻又安於現狀。第一年,喝過瞭太多的雞湯,依然過得不好。第二年,開始嘗試突破,工作、獨處、考研、中級,總算是邁齣瞭第一步。慢慢地,找到瞭自己,開始誠實地麵對自己。正如書中:人類對自身價值的判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認同完全受製於周圍的人對我們的評價。
评分讀瞭一半,感覺有點重復。需要尊重去等級化導緻的焦慮。哲學理性思維?其實是看扁其他人不在依賴評價但必是孤獨的,社會評價是否影響社會資源的獲取,遁世的觀點是如何捨棄
评分我依然焦慮。
评分via Xiaoyu reread 叔本華問,如果一個音樂傢已經知道,除瞭一兩個人之外,所有的聽眾都是聾子,那麼是否還會因這些聽眾發齣的震耳欲聾的掌聲而沾沾自喜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