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寿福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000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埃及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译注《古埃及〈亡灵书〉》。曾赴美国布朗大学、埃及开罗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驻以色列考古研究所等机构进行学术研究;参与卢克索官吏墓、阿蒙霍特普三世墓、中埃联合考古队孟图神庙考古发掘工作。
2012年获得埃及政府颁发的埃中文化交流贡献奖状和奖章。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在复旦大学开设古埃及文明、世界宗教文化史、史学原典导读等课程。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
埃及学研究学者金寿福,以四十余年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学界研究与考古发现,借助古埃及人留下的丰富文字、图画与实物,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一个更为真切的古埃及,重构古埃及人的生命旅程。
从文明的兴起、国家起源与制度,到经济、宗教信仰、神话与神明、来世观念、墓葬习俗,再到象形文字、莎草纸和石刻上的文学、神庙与金字塔等代表性建筑……全景式展现神秘瑰丽的古埃及文明,浓缩成一幅失落文明的壮丽画卷。
————————
◎埃及学资深学者、复旦大学教授、《亡灵书》译者、埃中文化交流贡献奖章获得者金寿福,四十余年研究集大成之作。一本书走进古埃及。
◎结合新近考古发掘成果与学术前沿研究,以埃及学界共识为基础,还原更真实的古埃及。关于古埃及的种种迷思,一一解答,破除既有的刻板印象和误解。
◎图文并茂的古埃及文明盛宴,精选100余幅文物照片、建筑摄影等图像资料,大英博物馆官方图片授权。
◎古埃及人的情书、家信、药方等一手文献,圣书体直译,走进真实可感的古埃及人生活。
在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之前,人们关于古埃及的知识来自于古典作家笔下的游记和《旧约》里作为犹太人发家史的背景故事。拿破仑在1798年远征埃及,随军带去了一个庞大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团体。法国人在开罗成了了埃及研究所,下设数学组、物理组、自然历史组、文学艺术组等各种学科...
评分在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之前,人们关于古埃及的知识来自于古典作家笔下的游记和《旧约》里作为犹太人发家史的背景故事。拿破仑在1798年远征埃及,随军带去了一个庞大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团体。法国人在开罗成了了埃及研究所,下设数学组、物理组、自然历史组、文学艺术组等各种学科...
评分在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之前,人们关于古埃及的知识来自于古典作家笔下的游记和《旧约》里作为犹太人发家史的背景故事。拿破仑在1798年远征埃及,随军带去了一个庞大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团体。法国人在开罗成了了埃及研究所,下设数学组、物理组、自然历史组、文学艺术组等各种学科...
评分在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之前,人们关于古埃及的知识来自于古典作家笔下的游记和《旧约》里作为犹太人发家史的背景故事。拿破仑在1798年远征埃及,随军带去了一个庞大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团体。法国人在开罗成了了埃及研究所,下设数学组、物理组、自然历史组、文学艺术组等各种学科...
评分在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之前,人们关于古埃及的知识来自于古典作家笔下的游记和《旧约》里作为犹太人发家史的背景故事。拿破仑在1798年远征埃及,随军带去了一个庞大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团体。法国人在开罗成了了埃及研究所,下设数学组、物理组、自然历史组、文学艺术组等各种学科...
revo
评分明晰流畅,图文并茂,新材料、新观点丰富,对古埃及文明感兴趣的话,非常值得一读。有被书中引用的古埃及文学作品圈粉。古埃及文学大抵是为人生幸福、生命不朽的实用目的而作,质朴刚健,直抒胸臆却不乏诗意,数千年前异域古人的心肠,与我们也没有明显不同。
评分非常适合作为上博埃及展的观前了解和补充阅读。深入浅出地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内容,纠正了一些我(从一些游戏改编和电影观看得来)的偏见:一是古埃及胡夫时期并非盛行奴隶制;二是古埃及王族中并非历来流行内婚制;三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具备拼音文字的条件,但未过度到字母文字(也许是为了好看?);四是阿肯那顿时期好像有崇尚理性的趋势(?),但推行一神教给古埃及整体带来的冲击巨大;五是因为现在的古埃及学是由西方人重新建构(字里行间都是西式思维和历史观念等),且现代埃及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要求现代埃及人做到继承法老时期的文化传统和争取古埃及学的权威解释权是比较困难的,等等。
评分现在的民科民哲对以古埃及文明为代表的古文明尤其是相关景观的妖魔化与三体化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这个时候,四十余年埃及学研究专家金寿福这样的讲义就太为重要了。倒不是要去跟伪科学对话,但自己得知道个十之三四,才不至于束手无策。当然,即便是面对现代真学者,我想我也有话要说,学者们从现代人追求效益的角度讨论了古埃及大型建筑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古埃及君主们不断建造神庙和王陵,征用了全国大部分的劳动力,保持了供需平衡。有的学者认为,古埃及神庙、王陵等大型工程浪费了无数的人力和物力。实际上,我们应当把神庙和王陵置于古埃及人的宗教语境中进行讨论,对他们来说,并不存在游离于来世诉求之外的经济效益。无论是神庙还是王陵,它们都是古埃及人信奉和追求来世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基本网络
评分埃及学资深学者、复旦大学教授、《亡灵书》译者、埃中文化交流贡献奖章获得者金寿福,四十余年研究集大成之作。一本书走进古埃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