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

制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蒂姆·英戈尔德(1948-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曾长期任职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后调至英国阿伯丁大学,任社会科学院院长、人类学系教授,现为英国阿伯丁大学荣休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和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他是当代英语国家社会人类学界公认的敢于跳出主流学科思考的原创思想家,因其学术贡献和业界影响力曾于2022年英国女王诞辰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司令勋章。

朱怡芳(1980-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手工艺历史与理论研究,特别是手工艺伦理和玉文化研究。近年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十余部。

出版者:
作者:蒂姆·英戈尔德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朱怡芳
出版时间:2025-1-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74126046
丛书系列:手作文化与工艺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编辑推荐】

制作创造知识,创建环境,改变生活。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和建筑学,都有制作之道。蒂姆·英戈尔德在这本激动人心的书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四种学科联系在一起。他没有把艺术和建筑视为人类学或考古学研究分析的对象编目,而是提倡一种通过制作来思考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有感知的实践者与积极的物质材料在形式生成中彼此不断地应答或“互通”。

【内容简介】

雕刻、手写、绘画、编织、建造、弹奏、放风筝、讲述都可视为制作。本书系统提出了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建筑学中会通的“制作”思想,主张通过开放学科对话,由内部认识的“做中学”和“知行合一”的方式来探究学问,进行超学科的思考、行动和研究。对材料与形式、设计的意义、景观感知、有生性、个人知识和用手行为等议题的探讨,结合了多元视角的制作案例和实验:从史前石器制作到中世纪大教堂建造,从圆形土丘到纪念碑,从放风筝到绕线绳,从绘制到书写,诸此种种,所涉学科视野不囿于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建筑学,更旁及文学、哲学、现象学、心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封面之前就点想读了,我绝对是第一!)√ 超五星。本来想留给明天但是今天看完了。目前我这一生(快300本的阅读经历)中的两本超五星译著,另一本是《规则的悖论》,超5星没有打给他们几位的理论文章或书籍,而是这么两本深入浅出的面向公共、社会和多学科的著作。完全是集他们研究成果之大成且应用到“行动”上了。真正的人类学著作没那么多的!别跟我提民族志! 译者工作做得很好了,就是译后记有点微妙。 在补完德勒兹基础之后看,完全是命运的指引。 谁往现象学,往海德格尔/胡塞尔乃至梅洛庞蒂,去想象英戈尔德,都永远理解不了他在说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早年我怎么都没办法从海德格尔出发去理解Ingold在说的什么“沉浸”,和师友聊了好几轮都无疾而终。这本书就很明确地给出了他所受到的德勒兹&加塔利的启发。

评分

(有封面之前就点想读了,我绝对是第一!)√ 超五星。本来想留给明天但是今天看完了。目前我这一生(快300本的阅读经历)中的两本超五星译著,另一本是《规则的悖论》,超5星没有打给他们几位的理论文章或书籍,而是这么两本深入浅出的面向公共、社会和多学科的著作。完全是集他们研究成果之大成且应用到“行动”上了。真正的人类学著作没那么多的!别跟我提民族志! 译者工作做得很好了,就是译后记有点微妙。 在补完德勒兹基础之后看,完全是命运的指引。 谁往现象学,往海德格尔/胡塞尔乃至梅洛庞蒂,去想象英戈尔德,都永远理解不了他在说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早年我怎么都没办法从海德格尔出发去理解Ingold在说的什么“沉浸”,和师友聊了好几轮都无疾而终。这本书就很明确地给出了他所受到的德勒兹&加塔利的启发。

评分

英戈尔德真是厉害!出了那么多书但是国内才几本。这本书真的太重要了。不止对理论研究有益,做艺术创作能打开很多思路。一定得好好消化吸收。另外,英文书名有误,发布者可得改正。

评分

英戈尔德真是厉害!出了那么多书但是国内才几本。这本书真的太重要了。不止对理论研究有益,做艺术创作能打开很多思路。一定得好好消化吸收。另外,英文书名有误,发布者可得改正。

评分

(有封面之前就点想读了,我绝对是第一!)√ 超五星。本来想留给明天但是今天看完了。目前我这一生(快300本的阅读经历)中的两本超五星译著,另一本是《规则的悖论》,超5星没有打给他们几位的理论文章或书籍,而是这么两本深入浅出的面向公共、社会和多学科的著作。完全是集他们研究成果之大成且应用到“行动”上了。真正的人类学著作没那么多的!别跟我提民族志! 译者工作做得很好了,就是译后记有点微妙。 在补完德勒兹基础之后看,完全是命运的指引。 谁往现象学,往海德格尔/胡塞尔乃至梅洛庞蒂,去想象英戈尔德,都永远理解不了他在说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早年我怎么都没办法从海德格尔出发去理解Ingold在说的什么“沉浸”,和师友聊了好几轮都无疾而终。这本书就很明确地给出了他所受到的德勒兹&加塔利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