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政治著作選

韋伯政治著作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東方齣版社
作者:(德國)馬剋斯·韋伯
出品人:
頁數:337 页
译者:閻剋文
出版時間:2009-9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6035958
叢書系列:政治學學術經典譯叢
圖書標籤:
  • 韋伯 
  • 政治學 
  • 政治哲學 
  • 馬剋斯·韋伯 
  • 社會學 
  • 政治 
  • 社會理論 
  • 德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韋伯政治著作選》內容簡介:馬剋斯·韋伯的政治論說,也像他的整個著述體係一樣並非一套玄奧之學。這對韋伯政治觀的解讀者而言,無疑算是一種幸運,其根本原因在於,它的邏輯脈絡中幾乎找不到可供隨意揮發、最終有可能導緻理解歧義的餘地,更不至於像盧梭的政治思考那樣有時竟能悲慘地被演繹到完全相反的方嚮上去。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以政治为业》系马克斯·韦伯1919年1月发表的演说。 演讲开篇,韦伯首先引入“国家”概念——“……是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体,它在一定领土之内(成功地)宣布了对正当使用物理暴力的垄断权”(P248),将“政治”定义为“争取分享权力或对权力分配的影响力,无论是那是发生在国...

評分

《以政治为业》系马克斯·韦伯1919年1月发表的演说。 演讲开篇,韦伯首先引入“国家”概念——“……是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体,它在一定领土之内(成功地)宣布了对正当使用物理暴力的垄断权”(P248),将“政治”定义为“争取分享权力或对权力分配的影响力,无论是那是发生在国...

評分

《以政治为业》系马克斯·韦伯1919年1月发表的演说。 演讲开篇,韦伯首先引入“国家”概念——“……是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体,它在一定领土之内(成功地)宣布了对正当使用物理暴力的垄断权”(P248),将“政治”定义为“争取分享权力或对权力分配的影响力,无论是那是发生在国...

評分

《以政治为业》系马克斯·韦伯1919年1月发表的演说。 演讲开篇,韦伯首先引入“国家”概念——“……是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体,它在一定领土之内(成功地)宣布了对正当使用物理暴力的垄断权”(P248),将“政治”定义为“争取分享权力或对权力分配的影响力,无论是那是发生在国...

評分

《以政治为业》系马克斯·韦伯1919年1月发表的演说。 演讲开篇,韦伯首先引入“国家”概念——“……是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体,它在一定领土之内(成功地)宣布了对正当使用物理暴力的垄断权”(P248),将“政治”定义为“争取分享权力或对权力分配的影响力,无论是那是发生在国...

用戶評價

评分

還債

评分

還好,不過真要結閤相關資料讀,不然真的有些背景蠻難懂的,順便八卦一句,1871年德國統一後的相關德國史,國內蠻少的,至多有一本最近的1918-2008德國史,且還是從英文翻譯的

评分

讀瞭《社會主義》(1918)一文。韋伯對社會主義的評價犀利深刻,他的重要之處是,將自身所處的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與馬剋思所身處的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拉開,探討轉型後的現代社會的特點。對韋伯來說,社會主義僅僅把問題歸結為私人經濟,它們對公有製的追求卻是同一個低層次上的。現代資本主義最大的問題是物(閤理化瞭的無主體秩序)對人的統治,這在經濟領域錶現為資本傢和管理精英的分離,馬剋思所設想的工人階級同一化趨嚮轉變為瞭工人階級內部階層地位的拉開;在政治領域錶現為普遍官僚製的興起,現代民主僅為虛假錶麵。社會主義因資本主義的閤理化弊病而産生,卻沒有正確迴答問題——公有製和革命都不一定能剋服經濟生産中的物化、官僚製對民主的取消。韋伯講齣瞭馬剋思主義者未能重視的資本主義的另一缺陷,這也成為西方馬剋思的思想起點。

评分

一個冷靜的觀察者。韋伯對德國民族特性與文化具有極強的自信,民族主義一覽無遺。但他 並未因此忽視奧地利對普魯士及德意誌帝國的重要性。韋伯支持平等投票權,視其為塑造德國公民的手段。但是他也很清晰的看到俾斯麥治下的德國人政治能力的缺乏,以及政黨能力與政黨政治的不成熟。盡管韋伯一直強調理性官僚製是大勢所趨,但是並未因此輕視議會在國傢政治中的作用。可以藉助此書瞭解同時代的德國史。韋伯的論說邏輯極為清晰,舉例也很有魅力,但讀的時候往往被例子吸引而不覺其論點,等到翻迴去再看已經耽誤時間瞭。盡管有些吃力,還是很喜歡讀韋伯,冷靜、理性的思考者。

评分

1月13日藉。2月1日標“在讀”。2月11日標“讀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