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1933-)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现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退教授。他的《害羞》(Shyness)、《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与 Richard Gerrig合著)两书总销量已逾250万本。津巴多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现任斯坦福大学恐怖主义跨领域政策、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他编创了美国公共电视台的获奖节目《探索心理学》(Discovering Psychology),并在片中担任主持人。2004年,他应邀担任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案的专家证人。由于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来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特向他颁发了希尔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
一批彼此并不相识的年轻人——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走进了“斯坦福监狱”。他们并没有犯罪,只是受募到“监狱”——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一项试验。大学生们被随机地分为“狱卒”和“犯人”,然后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试验。然而,试验仅仅进行了一周,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变成了残暴的狱卒和崩溃的犯人,试验不得不终止了。受试者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使作者得以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析“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造成监狱虐囚和种族屠杀的情境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会不会使我们像上帝最钟爱的天使路西法那样不知不觉中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的事,从而堕落成为魔鬼?我们如何抗拒情境影响力?作为心理学教授的作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极有说服力的分析。
理智的本质是计算 这计算不必非要借助数字不可 因为关于大小多少的概念对于人是很自然的 不理智有两种 不计算和失算 民风彪悍的各种蛮子属于不计算 失算有两种 计算的过程错误 计算的预值错误 所谓过程错误 比如作为狱警 明明知道不可以打死人 结果还是打死了 结果...
评分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2014-03-03 余恺 心灵自由 余恺/文 以前在新东方的一位同事有个有意思的爱好:喜欢看网络新闻后的评论帖子。按他的说法,评论帖子甚至要比新闻还要精彩。 如果看过评论帖子,一般都会认同,网络上对骂、脏话、恶毒的语言简直穷尽了语...
评分今天的地铁报一口气登载了三则谋杀案,其一,医生因感情纠葛,利用专业知识杀害男友并分尸;其二:妻子不堪忍受长期家暴,买凶杀害丈夫;其三,不孝子伙同他人绑架杀害自己的父亲,以求取赎金。 在炎炎的夏日,猛然看见如此惊悚的三则新闻,好比半夜躲在被窝里看恐怖片...
评分没特地对照原文,就是在看的过程中发现的几个明显的硬伤。 书里面说到Lord of Flies,一会翻成《苍蝇王》一会翻成《蝇王》,次数太多,没办法列举具体页码。 P174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稍后发现,保罗5704已经深入犯人的角色,为了逃跑,他曾用他长而坚硬的吉他指甲松开墙壁...
书是好书,说实话有点儿读不进去。
评分翻译得太差了
评分人性本善,环境使之
评分JB多老湿><前半本比较好看
评分我知道我不是个好人。这感觉可真糟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