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百花时代》里所要评述的,是发生于1956年的中国的文学现象。这一年及1957年上半年,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出现了带有新异色彩的理论主张和创作。这期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曾被人称为“百花文学”。仿照这一称谓,我们可以将所要评述的这个历史时间,称之为“百花时代”。
这个称谓的由来,主要的根据,当然是因为在这一年里,毛泽东提出了并开始实施被称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这个方针的提出,有着国际上的和国内的深刻的背景。它的名称,采用了一种描述性、想象性的修辞方式来表达,并与中国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历史情景(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相联系。这一比喻性概念,以及它的提出过程中对内涵的不断限定与修正,使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相距甚远,也让具有不同立场的人,在这一口号之中安放各自的期望,寄托各自的想象。总之,这是一个有着多种可能性的“时代”。这个“时代”勾起人们对未来的不同的憧憬。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空间似乎一下子拓展了,变得开阔了起来。历史也许并没有单一的主题,但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应该说是有相当一致的意向。
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始自一片天真的混沌(类似于高中历史课本里包涵的“鸣放”等扫盲性质的模糊概论),期间也通过零碎阅读经历了笃定、偏激、满足、反思等状态,不一而足,而阅读洪先生这部作品之后的此时又归于一种较为清晰的复杂。总的来说,系统详细的认知是没有达成的,...
评分读沈志华《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与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 一旦被认为威胁到了共产党政权的统治,任何善意对既定方针的既定尝试或改革——大到别国主权,小至文艺创作——均会被无情镇压,这种观念在毛支持苏共出兵匈牙利时已昭然若揭。毛对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
评分 评分 评分艰涩到读完之后我几乎抓不到中心思想和线索,是我打瞌睡去了吗??
评分平实,理性,隐忍,洪子诚老师用他克制又清晰的语言把那个时代文学的艺术性与政治性的方方面面梳理地清清楚楚。对我来说,最佩服洪老师的是他的清醒,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再去写那个时代,难得有这样的“局外人”的视角。
评分现在才意识到这是一份多么杰出的速写。隐忍下的激情和经过充分的理性过滤仍挥之不去的怅惘,不是更加动人吗?学术作品中很少有这么深沉有力的结尾:“周扬等所做的这一切意味着什么,那已经是大家熟悉的事情。”比起著名的“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怕也不遑多让吧。
评分平实,理性,隐忍,洪子诚老师用他克制又清晰的语言把那个时代文学的艺术性与政治性的方方面面梳理地清清楚楚。对我来说,最佩服洪老师的是他的清醒,从那个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再去写那个时代,难得有这样的“局外人”的视角。
评分写得清楚,少议论,以引代论,足见写作时遇到的困难之多,但最终还是清楚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争论与荒谬可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