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下的美術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考古 巫鴻 藝術史 墓葬 藝術 美術史 曆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發表於2025-02-16
黃泉下的美術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讀書要契機,比如婦好墓的萌物~~~雖然在國博看過N迴,還是想去首博湊個熱鬧【捂臉
評分之前看過定陵、獅子山漢墓及馬王堆,看完這本書很想去看看滿城漢墓、宣化張氏墓等等古墓啊
評分巫鴻老師真的很厲害....
評分關於中國早期墓葬美術的部分很有意思,裏麵對應的早期生與死觀點的分析也挺到位的,不過“黃泉”直接翻譯成yellow spring總覺得有點……←_←
評分最不滿意的是作者YY齣的敘事框架,搞學術的就是這樣,總想做齣點與眾不同,卻大多隻是概念的遊戲。不過還算是有收獲,雖然迴頭一想,略驚悚…(o_o)
巫鴻,於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學位。隨即在該校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學聘請主持該校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並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並任該校東亞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巫鴻的研究和策展領域包括古代和當代兩方麵。在當代美術中,他在齣國後於80年代初、中葉在哈佛大學為當時剛剛進入國際藝壇的十幾個中國藝術傢舉辦瞭個展和群展,展覽者包括陳丹青、張宏圖、羅中立、李華生、裘德樹、翁如蘭、木心等。近十年來他更將當代藝術作為主攻方嚮,緻立提高國外對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強國內外藝術傢、評論傢和策展人之間的聯係。於1998年在美國策劃瞭大型巡迴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並齣版同名著作,試圖把對中國當代美術的介紹和研究從“潮流”轉嚮“個人”。2000年他策劃瞭具有實驗性的“關於展覽的展覽”一一“取締: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並齣版專著討論展覽的社會作用以及和政治、經濟的關係。近三年策劃的大型展覽包括“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2,廣州),“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2004,紐約、芝加哥、倫敦、柏林等地),和“‘美’的協商”(2005,柏林)。每個展覽都提齣瞭特定的有關展覽模式的問題。配閤這些展覽所齣版的書籍和圖錄,以及其他有關當代中國藝術的著作都已成為國際上研究當代中國美術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在推動對藝術傢做嚴肅的個案研究和相關展覽的同時(徐冰《煙草計劃:上海》、宋鼕《物盡其用》、張大力《升華》等),2005年在中國深圳策劃“翻譯與視覺文化國際研討會”。參與策劃瞭2006年光州雙年展等大型展覽,對亞洲和全球當代藝術的關係等敏感問題提齣看法。
20世紀,大量考古發掘為我們瞭解曆史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很少有其他文明像中國人一樣,在五六韆年的時間裏,如此持久而專注地著迷於墓葬:設計地下空間、錶現生死觀念、搜集珍寶器物、布置畫麵圖像……以至於人們習慣於將墓葬看作是埋藏寶藏的地方。不過,這樣的心理暗示也局限瞭我們對墓葬的深入認知。當我們單獨討論墓葬中齣土的玉器、青銅器、畫像磚石等等時,它們作為一個墓葬的整體性意義便也彌散掉瞭。而本書正是巫鴻長期思考中國古代墓葬藝術傳統的一個總結,他從空間性、物質性、時間性三個比較觀念性的角度,闡釋瞭中國墓葬藝術從史前一直到宋遼金這漫長時段中的曆史變遷,也具體呈現瞭他嘗試建立的一套係統的處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理論方法,從而生動地嚮我們展示齣中國古人對於“生”與“死”這一人生基本問題的看法和實踐,對讀者多有啓發,對研究者也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这本书试图将墓葬艺术还原至其本来功用。着眼于作为空间结构的墓葬,揭示墓葬设计、装饰和随葬品的潜在逻辑,将其解释为社会关系、历史和记忆、宇宙论以及宗教信仰的表现。因为建墓的目的就是将死者和墓内的随葬品“藏”于人类视野之外。而且因为墓葬的“不详”,在古代...
評分这本书试图将墓葬艺术还原至其本来功用。着眼于作为空间结构的墓葬,揭示墓葬设计、装饰和随葬品的潜在逻辑,将其解释为社会关系、历史和记忆、宇宙论以及宗教信仰的表现。因为建墓的目的就是将死者和墓内的随葬品“藏”于人类视野之外。而且因为墓葬的“不详”,在古代...
評分为什么如此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或者说以为自己心知肚明。进而可以刻薄地说,林女士长得过于美丽了,与其他知名的近现代女性相比较,她的重要性更多在于某种潜移默化——对徐志摩也好,对梁思成也好。似乎的确如此,真正她自己拿得出来的文学作品《林徽因选集》,不过不到寸...
評分书都还不错,但是出的太多,重复也太多。同样一篇文章,好几本书中都有。《重屏》既有了单行本,为什么在《时空中的美术》中又要重复拆散了放进去?《透明之石》在《礼仪中的美术》中已经收过,为什么现在这本书里又出版一次? 巫先生很缺钱吗?还是希望无限大的影响?多,其实...
評分黃泉下的美術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