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萨波塔,是法国新小说第二代代表作家之一。早期供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从事记者工作,最后专心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代表作有:《传环游戏》、《寻觅》、《作品第一号》,论著:《美国小说史》、《论娜塔丽·萨洛特》等。《作品第一号》1962年出版后,旋即引起法国文坛的轰动。后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在西方广为流传。其新颖的形式深深吸引了读者,那永不完结的故事自成一体,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扑克牌式小说”,他被认为是新小说作家中最具创造精神的作家之一。
这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本扑克牌式小说,全书一百五十一页,没有页码,背面空白,像扑克牌一样无需装订,装在一个封套里。每页五百至七百字左右,每页的故事可独立成篇,恰似“微型小说”,全书合起来成为一部书,有如“长篇连载”。读者在阅读之前,可以像洗扑克牌那样将书页次序重洗,每洗一次,便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故事,于是 “一本书一辈子也读不完”。这种形式的小说,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第一号》1962年出版后,旋即引起法国文坛的轰动。后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在西方广为流传。其新颖的形式深深吸引了读者,那永不完结的故事自成一体,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扑克牌式小说”。
小说的内容围绕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展开,男主人公是一个在三个女人之间周旋的“隐身人”,他无名无姓,但确实存在。他的妻子玛丽亚娜是巴黎大学外文系的高材生,本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口译工作者,但在畸形关系的折磨下,她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成天在吵闹、不满和愤慨之中打发日子;他的情妇达格玛是一个年轻美貌的画家。他与她时分时合,关系时冷时热。在遭到了无耻男人的欺骗和玩弄之后,她开始清醒;他绞尽脑汁一心要占有的埃尔佳,是一个天真纯洁、不畏强暴、极力想保护住自己贞操的年轻姑娘。她躲避,她反抗,她与之抗争,但遭到沉重的一击后,她昏迷了过去,最终被玷污了。故事设定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期间,小说对德寇的掳掠奸淫的罪行也有多处揭露。小说的男主人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洗牌”后所得页码顺序的不同,他有时是一个市井无赖,行窃于各公司之间,玩弄女人,追逐少女,是一个盗窃犯和强奸犯;有时他又是法国抵抗运动的外围成员,虽身染恶习,但还不失爱国之心,有时他简直就是一个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英雄……
萨波塔,《作品第一号》。扑克牌式的小说,150多页,没有页码,每页的内容独立,它既是150多篇微型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长篇小说。读者可以把这些页随意组合。把每个人的人生片段抽取出来看,大部分人都差不多,然组合起来便是不同的人生。 从我读的那个顺序看,故事并不跌宕...
评分作品第一号, 其实就像江伙生在所附的作品导读中所说的一样, 很多事情前期预期太高,就会阻碍对其的客观评价了。 萨波塔创作这部书的时候,还没进入21世纪, 80年代或是更早一些,就其独创性的概念来说, 已然跳脱开了所在的圈子,完全值得赞颂。 另外,每一页的故事,换一...
评分 评分刊于《新京报》2010-10-23 文/陈嫣婧 1928年,俄罗斯文艺家普罗普推出《故事形态学》,他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中大约100个俄罗斯民间故事进行形态比较分析,把它们整理成31个功能项,进行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分析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整体的关系,从中发现了神奇的故事...
评分一开始有一些不能接受,不过慢慢细读还是很有意思,像在和作者一起编故事,我喜欢把那张审判书放在第一页,更显神秘与悬疑~
这本书早就买了回来,却很尴尬的不知道怎么读...像洗牌一样洗过一遍再读? 随便抽几张读? 我有点想象不出来...于是到现在也还没看过...只好称这本书, 嗯, 不明觉历...以后再读吧...后来终于狠下心说读读试试,发觉,其实没什么意思
评分几乎是这盒书刚出版的时候就买了,放到今天才读,因为平时实在不方便携带~~故事本身可以说没什么出彩的,但是扑克牌小说的这一首创形式出奇制胜啊!这本书起码可以读两遍,洗牌会造成不同的效果~~~
评分玩小聪明的烂书一部
评分一般吧
评分记得以前看到说和格诺那个百万亿诗歌,科塔萨尔的跳房子之间存在到来不去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