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伊朗 文學 外國文學 阿紮爾·納菲西 女性 伊朗文學 文學評論 政治
發表於2025-04-12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在貧瘠的荒漠中,人們對藝術的渴求與珍視更加迫切。極權下的伊朗讀來如此熟悉,作者是個良好的文學批評傢,對西方小說作品信手拈來。然而從小說藝術來講,我並不喜歡作者的寫法,從一開始作者就站在遙遠而舒適的美國以第三者且過去時的視角講述這個故事,這與小說中的“我”最後的選擇一樣,她還是逃離瞭並不想承受這些痛苦。(作者仿佛也意識到瞭,大概是論文寫多瞭總忍不住以客觀而分析的語言。)因此,故事中的姑娘們,那些無處可逃的人,形象並不豐滿而有血肉。作為讀者的我們甚至與那些姑娘一樣,對這樣的背叛憤怒。然而有些痛苦是不是就是白白忍受且毫無必要的。不知為何,最後見到魯西小姐的那一幕,她說女兒叫黛西時最讓我難過。那個最頑固的,你以為她沒有在聽的姑娘,其實還是牢牢記得那些課。也許,“革命者”的大夢初醒纔是最悲哀的。
評分【中東現場】夜色溫柔
評分受製於外界的獨立個體能夠忠於自己對自由的追求,想象的自由。其實讀這本書之前對伊朗幾乎一無所知,想起老爹說他在那個年代偷看禁書對同學說彗星撞地球之類的被批散播恐怖謠言差點被學校處分。蓋茨比的審判部分很精彩,奧斯汀著名開場白果然是英文課上必有梗。。“耐心的石頭” 和魔術師真的太妙瞭!
評分在貧瘠的荒漠中,人們對藝術的渴求與珍視更加迫切。極權下的伊朗讀來如此熟悉,作者是個良好的文學批評傢,對西方小說作品信手拈來。然而從小說藝術來講,我並不喜歡作者的寫法,從一開始作者就站在遙遠而舒適的美國以第三者且過去時的視角講述這個故事,這與小說中的“我”最後的選擇一樣,她還是逃離瞭並不想承受這些痛苦。(作者仿佛也意識到瞭,大概是論文寫多瞭總忍不住以客觀而分析的語言。)因此,故事中的姑娘們,那些無處可逃的人,形象並不豐滿而有血肉。作為讀者的我們甚至與那些姑娘一樣,對這樣的背叛憤怒。然而有些痛苦是不是就是白白忍受且毫無必要的。不知為何,最後見到魯西小姐的那一幕,她說女兒叫黛西時最讓我難過。那個最頑固的,你以為她沒有在聽的姑娘,其實還是牢牢記得那些課。也許,“革命者”的大夢初醒纔是最悲哀的。
評分說來可笑,《洛麗塔》27元,這本還要貴,shit,而且感覺沒啥玩意。
阿紮爾•納菲西(Azar Nafisi)
伊朗裔美國女作傢、學者、評論傢。
1955年生於伊朗,13歲赴海外留學,26歲時獲得美國俄剋拉荷馬州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歸國任教於德黑蘭大學等三所高校,但因在女性的穿著與行為等問題上與校方産生嚴重分歧而被辭退。1997年納菲西返迴美國,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就職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除此書以外,納菲西還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上發錶文化批評專欄,如今已成為美國炙手可熱的評論傢。
伊朗女學者阿紮爾•納菲西從海外歸來到祖國伊朗的大學中任教西方文學課程,卻正好遇到伊斯蘭革命,她所選用的《洛麗塔》等經典西方文學作品均為政府明令禁止的篇目;而在生活上,她也不滿於政府對於女性穿著與行為的種種限製。就在革命最激烈的時期,作者還是堅持自己的自由思想,並在秘密組織的晨間與晚間的秘密讀書會上引導她的學生們體會這些經典作品。在政府的高壓下,甚至是警報聲的伴隨下,這些對於作品中人物與命運的討論讓她的學生們愈發領悟到自由與自我的意義。她和她的學生們秘密而堅持的反抗,在政府強製要求女性戴麵紗著黑袍的時候,私下悄悄地化妝、塗指甲油,她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期盼著美好的未來。在麵紗和黑袍的束縛下,卻藏著她們五彩繽紛的夢。而閱讀,則是她們作為個體的最後也是最不能放棄的堅持抗爭、追求自由的方式。
伊朗女作家阿扎尔•纳菲西的回忆录《在德黑兰读〈洛丽塔〉》(Reading Lolita in Tehran: A Memoir in Books),2003年在美国出版时,适逢伊朗核问题爆发而引起美国严重关注的时刻,而这本书也如同文化核弹一样,在美国激起巨大反响,以至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踞117周之久...
評分http://www.douban.com/event/25777973/discussion/612935358/ 根据活动录音整理而成,已经校对,有些许次序的调换和语句的修改。 我的部分,基本是自己做的整理。 张阅:请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在伊斯兰地区的朋友?那么日本朋友或者台湾朋友呢? 有的吧...
評分1956年,纳博科夫在《洛丽塔》的出版后记中有些悲观的写到,不应指望一个自由国家的作家会关心美感和肉欲之间的确切界限。在对《洛丽塔》的解读中,他遭受到了各式各样的误读,色情可能是贴到这部作品上最耀眼的标签,而类似于“古老的欧洲诱奸了年轻的美国”这样的隐喻式评价...
評分伊朗女作家阿扎尔•纳菲西的回忆录《在德黑兰读〈洛丽塔〉》(Reading Lolita in Tehran: A Memoir in Books),2003年在美国出版时,适逢伊朗核问题爆发而引起美国严重关注的时刻,而这本书也如同文化核弹一样,在美国激起巨大反响,以至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踞117周之久...
評分“女警卫拿了张卫生纸,要我把脸上涂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擦干净。 我说我什么也没涂,她就自己拿着卫生纸擦。由于结果令她不满意,因为我真的没化妆,她就更用力擦,擦到整层皮都快被她磨下来了……” 20世纪80年代,伊朗的大学教授阿扎尔·纳菲西正经历着这样荒谬的“...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