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岳章子,1924年(日本大正十三年)出生于京都。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文法综合学部毕业。1987年(昭和六十二年)3月从京都府立大学退休,结束了36年的大学教育工作。专研中世日本语语汇和语言生活史。著有《修辞学》(共文社出版)、《女人活着》(三省堂)、《日本语的背后》(讲谈社)、《日本人的名字》(大修馆)、《京都日常用语》及《思之深》(朝日新闻社)、《日本语与女性》(岩波书店)、《逝去的难忘日子》及《东北发信》(大月书店),以及“京都三部曲”的《千年繁华》、《喜乐京都》、《京都思路》(草思社)等。
《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讲述了居住在古刹南禅寺院内的童年,一家两代人与民间工艺大师们的深情厚谊,探访江户时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店铺。寿岳章子年届古稀之时回首张望半个多世纪来平淡而又似友禅染般绚丽的街巷人生。处处透露出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句句洋溢着与父母亲朋的温暖回忆。这是京都人的心灵映像,如黑糖和果子般甘甜,亦如京都御所外东山的悠远绵长。
《千年繁华》描述的便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京都的那份“恋恋情深”;从住、衣饰、食与精神生活,娓娓写来,京都的悠悠历史、浓厚人情、街巷光景……点滴扣动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京都的书。书中记录了父母的结合过程,家中的饮食、服装习惯,以及自己在京都成长的种种童年趣事,并且历数她家与榻榻米行、扫帚店、味增店、木屐店、书店、染房等店铺以及寺庙的来往与交情,充满温馨与温暖。这是一部家族成长记录,城市成长记录,也是一本充满了人情味的回忆录。
画家泽田重隆随着着寿岳章子穿梭京都大街小巷的一系列素描,将《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中的文字描述形象化,更勾起对对古老京都的回味。
- 說真的, 這本書我看得最津津有味的是唐諾寫的序. - 京都我去年去過, 作為一個一直排斥到日本的人(絕對不是因為民族主義那些狗屁! 不過是因為覺得太多人說要去而'包拗頸'式的選擇不去而已), 真的十分喜歡那座城市. 不管如何, 我們應該感謝京都所保留下來的文化與生活痕跡. -...
评分壽岳章子帶給我們的京都觀,是細緻而活潑的。古老的城市幾經戰火洗禮,最後重建,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人們勤儉耐勞的踏實生活,不分職業、不論生存方式,總讓人體會到一股由千年氣質所留露出的敦厚,一切怡然自得。 可惜底蘊猶在,奈何日深。 書中說來說去,都是讓京都仍舊「...
评分最爱三联出的这方面的书,感谢三联,让我得以看到这么好的书。以一个出生在京都,长在京都的人的角度叙述了京都的衣食住行,充满了生活的温情与智慧。插图作者也是个中翘楚,张张速写均精彩,好像随出书还开了画展,只可惜书里印的是黑白的,否则会更精彩吧~也可以看成是回忆...
评分与《东京下町职人生活》有类似的地方,但因为是以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为暗线,讲述一家两代人与民间工艺大师们的深厚情谊,所以除了描绘出衣、食、住、精神生活等方面京都各店铺的特色,其匠人的精湛技艺,更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往来,淳厚的民风,温馨的家庭等各色味道。加上...
评分“恐怕我到死,都会住在这间父母亲费尽心思所搭建的屋子里吧”——在这个年代,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吧。书的开篇,章子写的就是母亲去逝。和龙应台的《目送》不同,日本人的悲伤都显得含蓄。 被书中漂亮的铅笔素描所惑,遂在卓越订购了一本。日本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京...
分别在北京到大阪,大阪到札幌的飞机上,留了几十页刚才在札幌的宾馆才看完。看完才觉得,哦,原来已经离开京都了,但心还在那里。
评分比起游客视角,果然还是要读在京都生活的人写的作品,用这些细枝末节、柴米油盐、走街串巷,填满我脑海中的古都。
评分比起游客视角,果然还是要读在京都生活的人写的作品,用这些细枝末节、柴米油盐、走街串巷,填满我脑海中的古都。
评分一丝不苟的认真的享受生活。
评分与林文月的视角不同,作者始终是日常的,琐碎的,悠长的,那七代承继的书店,那可以随时小憩的东寺讲堂的回廊,一生的回忆可以得以一一印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