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社會心理學),曾任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心理學係係主任,現任美國伊利諾伊人學香檳校區心理學係教授、“人格學報》(Journal of Personality)及《亞洲社會心理學報》(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副主編。
康螢儀(Ying-Yi Hong),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係教授。她於1994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瞭博士學位。1994年到2002年間,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2002年來到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康螢儀教授於2001年獲得瞭奧托·剋蘭伯格跨文化與國際關係奬,於2004年獲得瞭青年研究者奬。她的主要研究方嚮為文化與認知、自我、認同以及群際關係。
《文化社會心理學》內容簡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世界不同文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彼此聯係在一起。然而,究竟什麼是文化?似乎所有心理過程都包括文化,但文化的心理後果能否被科學地加以研究?女p何在不使文化具體化、不強化文化刻闆印象的前提下描述文化差異?文化與心智互相構成,但以何種方式進行?人類為何需要文化?心智的演化如何使人類文化的發展成為可能?文化參與如何改變心智,而心智又如何處理和應用文化?文化如何變成瞭一種資源,幫助人們追求他們珍視的目標?文化如何成為自我的組成部分?文化旅行者如何駕馭不同文化,又如何協調多元文化認同?
《文化社會心理學》的作者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理論視角,將看似無關的研究證據整閤為一套連貫一緻的社會心理學知識體係。《文化社會心理學》語言通俗,敘述生動,引領讀者暢享知識之旅,縱覽心理學、人類學和同源學科領域中引人入勝的研究文獻。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跨文化比較,實驗法,怎能不癡迷
评分此前為寫作業看到“全球化與多元文化認同”之前,似懂非懂,不知道怎麼深入理解,無奈????
评分跨文化比較,實驗法,怎能不癡迷
评分文化大概是一種社會暗示,一不留神就會陷入或固化刻闆印象,因此在壓力下和限時下,傾嚮性就會變得明顯 7.8
评分知識體係很係統,感覺更像是一本教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