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後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他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其代錶作《荒原狼》(1927)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瞭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奬。
小說的故事大意是:在一個未來的世界裏,玻璃球遊戲成瞭音樂和數學演變而成的符號係統,是人類所有的知識和精神財富。由於紛繁的政治和戰爭,人類文明正麵臨毀滅的威脅。為拯救和宣揚人類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團體在做不懈的努力。剋乃西特是個孤兒,由該宗教團體撫養成人,他天資聰穎,憑藉自己齣眾的纔華和優越的組織纔能,在這個精英群體裏不斷上升,直至團體的最高頂端,成為玻璃球遊戲大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不滿足這個與世隔絕的精神王國,覺得在這種象牙塔裏是不可能為民眾做齣貢獻的。於是他來到現實世界,試圖用教育來改善整個世界。然而他事業未竟,卻在一次遊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本書是老年黑塞迴溯其一生的精神體驗的結晶。作品從1931年寫到1934年,幾乎與希特勒上颱到滅亡同步。作者的目標很明確:“一是構築抗拒毒化以衛護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間,二是錶達悖逆野蠻勢力的精神思想”。十二載的苦心經營,作者幾乎動用瞭一切文學手段:詩歌、格言、書信、傳記、理論等等,在這部小說中可稱應有盡有,而且各種題材在書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對獨立,如作為附錄的三篇記述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國傢信仰者的傳記,貌視互不相關,卻在本質上與整部作品渾然一體,密切呼應。
——读《玻璃球游戏》,一个摘要式的笔记 每次读黑塞,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渴望,像是被某种精神所感召,严肃、平静。 《玻璃球游戏》:并非倾心于黑塞笔下的大师们谦和温驯、宽厚正直的人格魅力,而是对那个虚幻式的“卡斯塔里”中所充溢的天性、顺从...
評分好久没有读这么长篇的小说了,近五百页的《玻璃球游戏》,这不是一本很容易上手的小说。我在大学时代读过两本黑塞的小说,分别是《荒原狼》和《在轮下》,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那种几十年前标价几毛钱的旧书。当时叶沙就已经一直在推荐黑塞的这本《玻璃球游戏》了,还千叮咛万...
評分 評分我是11月初看的,前4写于刚看完的时候,因为懒惰没一下写完,再想捡起来的时候,那种状态已经没有了,我依然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活话已经变成了死话,所以之后每条就提一句要点而已 1.圣化之路 “圣化”在书里明确出现是在音乐大师死之前和克乃西特会面时克乃西特形容他...
評分越纯净的东西往往越脆弱,越是复杂矛盾的东西越能长久的存在,这是三岛由纪夫在小说中不断强调的,放在这里进行解读也很恰当。卡斯塔里是智慧乌托邦,在卡斯塔里建成之前,智慧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人们时而智慧时而愚钝,有时可以摆脱生活琐碎而有时不行。生活与智慧这两者的...
有一種想說的話都被前人說盡的暢快與無力感。
评分20170602-0622 翻譯和校對問題減半星,四星半。吐槽一下:很明顯,翻譯者非常缺乏音樂方麵的知識。另外,在一處注解中,阿奎那的生活年代提前瞭一韆年。
评分黑塞的小說情節確實平淡,但其中精神的探索和衝突都很精彩。關於卡斯塔裏和世俗世界的思辨貫穿全書,也是經曆瞭一戰和納粹興衰的黑塞對文明去嚮的總結思考罷。
评分這是精英分子幾韆年揮之不去的噩夢:在世俗大地上如何過一種高貴的沉思生活?沉思生活與世俗生活隔絕,難免會形式化和僵硬化;但如果不與世俗生活遠隔,又終難把純粹的科學和藝術發展到極緻。而精英分子發現的精言大義如何重新進入世俗生活?古代的哲學傢和修行者認為要把真理遮蔽起來,對精英纔能授之以隱微的道理,大眾隻能接受顯白的教誨。想來中外成功的宗教無一不是這樣。基督教有隱而不見的神秘主義者,亦有敞開的教堂安撫世人的苦痛。佛教同樣有深奧的典籍和親身的證悟,亦有香火不斷的廟宇滿足世人的渴求。如果隻有前者,早因民眾的恐懼而被掀翻,而有瞭後者,民眾不僅願意慷慨供養,某些程度還起瞭教化從善的功能。西方啓濛運動則隻有後者,現代的平庸和拜物就是其嚴重後果。黑塞似乎想另尋齣路,既保持純粹的沉思,又教育人民。可惜未能一試。
评分情節太慢,除瞭心理描寫其他描寫基本為零……沒有讀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