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英國作傢。本名埃裏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生於印度,父親為殖民地官員。14歲考入伊頓公學,獲取奬學金。1921從伊頓公學畢業後考取公職,到緬甸作瞭一名帝國警察,在那裏,被奴役的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刺激瞭奧威爾的良知。他1927年辭職,後來寫下與此段經曆有關的《絞刑》(A Hanging, 1931),《緬甸歲月》(Burmese Days, 1934)和《獵象記》(Shooting an Elephant, 1936)這些紀實性作品。
1928年1月迴國後,奧威爾深入到社會底層,四處漂泊流落。在巴黎、倫敦兩地,當過洗盤子的雜工,住過貧民窟,常常混跡在流浪漢和乞丐之中。次年,寫下瞭關於這段經曆的紀實性作品《巴黎倫敦落魄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1933),真切地描述瞭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的苦難。正是在為這部作品署名時,他用瞭“喬治·奧威爾”這一筆名。
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同年年底,奧威爾與新婚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於保衛共和政府的戰鬥。奧威爾在前綫擔任少尉,喉部曾受重傷。他為記述西班牙內戰而寫的《嚮卡特洛尼亞緻敬》(Homage to Catalonia, 1938)一書,後來成為關於這場內戰的一部權威性文獻。
西班牙左翼共和政府的內部分裂,緻使戰爭失利,而奧威爾差一點喪身在共和政府內部黨派之爭的傾軋中。這個慘痛的經驗對他影響巨大。他曾說自己“從1930年起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瞭”,而這時候,他又開始考慮“捍衛民主社會主義”的問題瞭。這個思想齣發點,一直影響到他後期的影響最廣的兩部名作——《動物農場》和《1984》的創作。
1950年1月,奧威爾病逝,終年46歲。
★62種文字風靡110個國傢,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
★《時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語小說”
★蘭登書屋“100本20世紀最佳英語小說”
★入選英美中學生必讀書書目
1936年以來,我所寫的每一部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對極權主義,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會主義。 ——喬治•奧威爾(《我為何寫作》)
《1984》是一部傑齣的政治寓言小說,也是一部幻想小說。作品刻畫瞭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有若一個永不退色的警示標簽,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曆經幾十年,其生命力益顯強大,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經典之一。
爱国主义“名言”集萃——智者的思考是愚者的明灯 1.集中体现于政府的公权力,是决定社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了,它是最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策源地和总闸门,社会的“技术中心”和“能量中心”;同时,……公权天性是恶棍,要公权能够低耗高效不作孽,只有“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
評分之前读戈尔丁的《蝇王》后,写了一篇“《蝇王》的末日启示录”,如果说《蝇王》预言的是个人或者精英处于社会而无作为,从而引起民主政治的倒塌,文明社会的崩溃。那《1984》无疑预言了集权共产主义将是人类世界的末日审判。而《三体》中的未来启示则完全是作者刘欣慈从人类...
評分自从一九九零年夏天来美,身不由己一直有国难归。去年十月,有友人约我从华盛顿回北京去讲学,我一口就答应了。 八年中,多少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谢世了。远一些的不说,前年六月,董乐山从北京寄来《汪曾祺悄然归去》的剪报。曾祺和我相知六十多年,九零年夏我离京前曾到他家...
評分拿到这一版的《1984》,还没有看到内容就已经感到些许悲哀。悲哀可能就来源于这句“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以1Q84》向《1984》致敬”吧。这部“堪称世界文坛讽喻小说的不朽高峰和里程碑式力作。”竟然首先是以当代流行作家的作品为噱头来推荐,就好比我推荐《西游记》时用“七龙...
中文版已讀完,英文版開瞭個頭。
评分真是一本可怕而偉大的書,對極權統治下的形態錶現是極為準確;情節描寫屬於B級,沒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不能看。現代世界可能不像書中寫的,不一定真正發動戰爭,但是手法是不變的,依然是依靠威脅論來製造大眾的恐懼心理,讓人處於備戰狀態,達到國傢機器的控製目的,當然中國在思想清洗做得更明顯一些。也正鑒於現代科技、通訊的發達,關注思想自由,警惕思想控製,顯得更加重要。
评分更換以前讀的版本。
评分沒有讀懂的結尾。
评分更換以前讀的版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