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繁体竖排版)(套装全20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近日读《资治通鉴》读至《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中亦有此篇)一篇,颇觉其实为营销术中经典一例。读史本为鉴今,于是自为品析一番,望能于读后有所用处,不至于掩卷而忘。 话说战国中期,秦国日趋强盛,秦、齐两国并雄于天下。此时的赵国新君主初立,赵太后...
评分早上坐公交车上班,偷空读点书,翻到“情僧”苏曼殊对刘半农说的一句话:“半农,这个时候,你还讲什么诗,求什么学问!”唬得我一愣:是啊,读书到底是为什么? 古人讲读书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看早已不合时宜。曾国藩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那...
评分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通读了连带胡注的资治通鉴,释卷之际,心事苍茫。 古人读书,经史并称,通鉴可说是群史之首, 温公秉笔,严遵儒家家法, 因以史料有取舍,史识有高论,法度森严,正气凛然, 胡注精于学术考辨,复明晰诸事因果,多发明温公伏笔, 更兼亡国之痛,常借题...
评分 评分近日读《资治通鉴》读至《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中亦有此篇)一篇,颇觉其实为营销术中经典一例。读史本为鉴今,于是自为品析一番,望能于读后有所用处,不至于掩卷而忘。 话说战国中期,秦国日趋强盛,秦、齐两国并雄于天下。此时的赵国新君主初立,赵太后...
书籍本书是很有水平的,对于十七史里简要的内容,加了不少新史料,使之读史更周详,但就是这点也是大恶啊,朱熹评价司马温公修史并非为了真实记录,而是“以史鉴政”,“温公修书,凡与己意不合者,即节去之,不知他人之意不如此。《通鉴》此类多矣。”,许多并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资料,只要合司马温公的口味就加进书中,现在来看梁任公对中国史学的批评真是令人深思啊
评分补记
评分长达半年的断断续续,终于将这294卷读完,只觉得天长地久,好像经历了一番沧桑世事。一时说不出话来了,怎么评价呀,哎,诸君去读过了,读完的一刹那,就理解了我的这个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状态了。
评分1. 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2. 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3. 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4. 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5. 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6. 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 7. 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8. 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评分书籍本书是很有水平的,对于十七史里简要的内容,加了不少新史料,使之读史更周详,但就是这点也是大恶啊,朱熹评价司马温公修史并非为了真实记录,而是“以史鉴政”,“温公修书,凡与己意不合者,即节去之,不知他人之意不如此。《通鉴》此类多矣。”,许多并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资料,只要合司马温公的口味就加进书中,现在来看梁任公对中国史学的批评真是令人深思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