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汉道”

《春秋》与“汉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苏镇,男,汉族,1955年10月15日生,江苏省人,2001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代表作为《〈春秋〉与“汉道”》。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陈苏镇
出品人:
页数:61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9-1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80186
丛书系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图书标签:
  • 秦汉史 
  • 历史 
  • 陈苏镇 
  • 思想史 
  • 政治史 
  • 政治文化 
  • 经学 
  • 中国古代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陈苏镇先生潜心研究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的力作。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评分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评分

汉承秦制,但为了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汉帝国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整合关中与关东。 汉初的无为而治以及郡国制是后战国时代的一种妥协,到了武帝时期的尊儒更化最终使得关东文化成为主流,帝国文化上的统一大大进展。 这一时期《春...  

评分

第一,儒家和法家从斗争到合流,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儒家化。汉武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汉朝当时面临着法律和文化不兼容的问题,于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按照《公羊传》中提出的“以德化民”思想,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第二,西汉中后期,儒法两家又陷入了斗争,...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部融会贯通前辈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学人关于两汉种种政治文化命题,并予以通贯的著作。作者以两汉意识形态的屡次变动为轴线,发凡起例,为读者还原了两汉政治文化之流变,实乃研读汉史,不可多得的晚近经典之作。

评分

政治史研究是北大古代史的特色,但两汉比较难做 以为资料太有限。陈老师这本书基本用两汉书的材料,却完全重写了两汉政治史,特点在于着眼政治史和学术史(主要是经学,或者叫春秋三传沉浮史)的互动关系,借这一双重奏结构,谈出了很多新意。

评分

讲前汉部分尤其精彩,但历史是不是这样,就难说了。

评分

既是政治文化研究,也是很扎实的政治思想史。略为不足之处似在某些推论不够严密(如将秦亡归结为关东关西文化差异,那汉初岂不也是),及缺少一些反向设问的问题意识。不过仍极有启发,从《春秋》的意识形态化,实际上还可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这种特殊的政治思想与神学的关系、为何中国政治传统惯于从历史中寻找意识形态根据和合法性、帝国构造的转变与治理逻辑等等。

评分

居然没有标这本书!必须标上!回头看看,历史系治学之法大抵如此,阐释的度可谓恰到好处。东汉部分除了谶纬,都是博士论文以后加的,风格与博士论文还是不相同的,也是本书的一大弱点。西汉加上谶纬部分堪称不易之论,所谓“创见很少”实在是有些刁难陈师。以此模式转向魏晋或是陈师下一步的打算,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