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与自由,是陈寅恪论学的核心价值和立身大节之所在。本书主旨在于探求史家陈寅恪学术思想发展的渊源和轨迹,以期通过史实的考掘,及陈寅恪论学思维和学术发展之间的关联,重新呈现陈寅恪过去长期为人所忽视的一些侧面,补充和增强对陈寅恪的理解和认识,不但具有新史料,更具新视野和新观点。
陈寅恪是一位声誉卓著并有着开创性贡献的历史学家,他生在大转型时代,但他并没有因为令人目眩的时代巨变而丧失自我,在动荡的环境下,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人生方向,那就是做一个学人,一个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 该书是研究陈寅恪不可多得的力作,重新展现了他过去长期...
评分此書對有關陳寅恪的研究史回顧可稱詳細,觀之可見陳寅恪研究之興盛。而此書作者所討論的,乃人之所略。其二至五章名曰“思想認同及淵源”、“古典辯證法和‘假設’的提出”、“失焦的辯論:對對子和文法”、“‘中體西用’與‘西體中用’”,討論的焦點,毋寧說是集中於陳氏的...
评分在学界陈寅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本书,告诉我们陈寅恪的多个侧面,使得这位学术巨子更为立体。 唯一的缺憾是,这本书稍显学术了一点。但细想一下,谈论陈寅恪,怎么可能不学术呢? 独立、自由,这应是为人与为学之本。但迄今为止,能做到的似乎很少,陈寅恪做到了。
评分此書對有關陳寅恪的研究史回顧可稱詳細,觀之可見陳寅恪研究之興盛。而此書作者所討論的,乃人之所略。其二至五章名曰“思想認同及淵源”、“古典辯證法和‘假設’的提出”、“失焦的辯論:對對子和文法”、“‘中體西用’與‘西體中用’”,討論的焦點,毋寧說是集中於陳氏的...
评分王震邦以十年之力厚集薄發,寫此短篇。 書中多有獵奇,志在補前書之缺,實乃天朝文化圈一貫行事,此書之薄發恐其為商業考量所至。 天朝境遇固如此也,未知臺島事何如?
汪荣祖的《史家陈寅恪》要读,这书也不可错过。
评分“旧派失之滞” “新派失之诬” “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
评分通过史实的考掘,以及对陈寅恪论学思维和学术发展之间的关联,探求史家陈寅恪学术思想发展的渊源和轨迹,重新呈现了陈寅恪过去长期为人所忽视的一些侧面,从而勾勒出了一个更为立体、丰满的学术大师形象。作者对陈寅恪得诸传统和西方学术所形成的思维运作,分别从“辩证法”、历史语言学的比较研究以及“体用论”引发的相关论题着手论证,辅以过去所未被学界注意的史料,试图寻觅并把握陈寅恪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所从来的可能所在,进而还原其作为“中国文化托命人”的自尊与自信。 “独立”与“自由”,也是陈寅恪毕生为人与为学的操守。陈寅恪的一生,甚至从未对自己的学术思想提出过系统的说明,但他始终都在以理性的精神,探索和阐释传统文化,乃至其生命的深处,也都氤氲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意绪与精神。
评分写的太繁琐,无甚高论
评分汪荣祖的《史家陈寅恪》要读,这书也不可错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