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获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
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荣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天下·香巴拉的中国》一篇,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星火》、《毛岸英》均创中央电视台年度最高收视率。
《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第3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章:丰富的资源、流通的资本造就了市场,货币把供需双方、资源与资本联结起来,于是形成了贸易体系,但这个体系带来的利益是不均衡的,谁主导了贸易体系,谁就能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第二章:明朝中国的海洋贸易、边境贸易主导着世界贸易体系,而此时深陷战争的欧洲逐渐发...
评分读这本书纯粹是浪费时间。 一是作者观点极为狭隘,对材料片段式引用、武断式发挥,误导读者; 二是引用的材料太多,整本书大约引用一千多大段,几千个片段,算起来一多半是引用,剩下的是作者断章取义式的阐述,有几本书估计被引用了一多半,这最多算是一本读书笔记而已;另外...
评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很有力度的书。说作者左也无所谓,因为所谓左与右的评判标准本来就得看在谁手上。当我们从大历史而非帝王将相家事的角度来看待明以降的历史时,同时当话语主体从西方转化到东方来的时候,我们很有必要为韩先生鼓一次掌! 过去读历史总感觉很...
评分为什么说,这本书可以检验一个人历史基础和经济基础呢。 1.全书大忽悠,如果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缺乏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普通中学生大学生,工农商贩很容易被忽悠。 2.全文历史论证学术底子很差,通过局部现象就推导出结论。 如把中国明清500年来没有对外侵略解释为和平,...
评分读大学时在《中国青年》上读到《北大,魂兮归来》,淋漓酣畅,切中时弊。只有爱之深,忧之切的人才写得出来,但也感觉到,这杂志也许会给停刊。现在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才知道此作者正是彼作者韩毓海,时光流逝,他依旧目光如炬,这不是书生意气,才子情怀,而是一位...
西方何以胜,中国何以败?半官方,很啰嗦。
评分没有读过海外研究中国系列的可以当个入门读还是不错的。中文系教授概括能力不错,前五章写得不错,然而本书最大诟病就是,当你在看某一海外学者较为新鲜的观点的时候跳出来一堆不合时宜的毛氏主义。
评分用了几个月才读完。一个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角度了解近代中国。过去灌输的只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撬开中国的大门,用赔款拖垮了清政府,用鸦片摧毁了劳动力和意志。本书从经济的角度,认为明清以来中国这个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一蹶不振根本的原因是混乱的财政和货币体系。在金本位制确定的时期,却靠进口白银作为货币本位。从国体看,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于战争国债,需要不断殖民掠夺,而中国离开衡量一个好的政府,在乎符合民意。文化上看,欧洲主流的关于人权、自由、民主等精神,认为世界的精神第一位,黑格尔甚至清晰阐释战争对于欧洲的重要,是推动欧洲前进的根本力量。中国文化历来追求大一统,重在文化的一统。正是这些内外因令中国在欧洲开始崛起,尤其美洲大陆被发现后,中国这艘巨轮开始下沉。
评分不可思议,我高中竟然拿这本书对我武大史学史毕业的班主任讨论……想拍死自己+1
评分有趣的是 我在读丝绸之路的时候 很多观点是一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