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 现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国学学家,也是有影响的上海问题研究专家。对她的《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一书,著名学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白吉尔教授(Marle-Claire Bergere)评价道:“这本重要著作不失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补空白之作。该书吸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丰富的资料与研究成果,而它们在西方史学界尚未被系统地利用吸收。本书研究方法新颖别致,学术成就无懈可击,文献数据裕足且多是第一手的。”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从下述三个层面揭示了近代上海工人运动与中国政治的关系。第一层面“地缘政治,1839—1919”,追溯了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上与文化上的源流。裴宜理认为早期上海工人的反抗因籍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二层面“党派政治,1919—1949”,描述了2 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运动的基本状况,作者指出了外来的组织者是如何被迫接受在他们到来之前即已存在于工人中的传统观念——有时甚至与其思想信仰相抵触(例如有些共产党人开展工人运动的第一步就是加入帮会)。第三层面“产业政治”,对烟草、纺织和运输行业作了颇为详尽的个案研究,从而揭示出不同行业的工人在不同时期针对当时政治形势作出了何等的反应。《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它的成功立足于大量原始资料:工人访谈录、工厂与政府档案、警方报告、干部回忆录以及其他迄今尚未公开的数据。作者驾驭资料之娴熟、高明,令人称道。
读书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本): 中译本序P2阶级地位在工人运动当中作用不突出 P2中国工人的四分五裂,与欧美工人类似 第一章:考察上海的移民结构——广东人、宁波人、江苏人和华北人,P29工人的籍贯与其职业和团结聚集之间的关系,P33地缘政治培育出来的团结,P39...
评分在无数政治口号和纲领性文本中反复登场的“工人阶级”一词,早已成为中国人的论说方式中的惯性思维,“工人阶级”本身的存在及其阶级地位,在党史叙述中不断被赋予神圣的想象色彩。对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高度期望,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包装进口,在重重包裹的工人阶级研究中为...
评分即便是最挑剔的历史学者,也不能否认此书的扎实有据。史料选取的广度和深度,面对如此浩繁史料的条分缕析所下的功夫,相信做过扎实研究的人都能体会的到其中的艰辛。 作为一名兼职编辑,我首先要谈下此书的‘用户体验’,这是上峰每次都要交待的事情——一定要从读者角...
评分 评分在中国与海外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情况下,选择一些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或者自己特别有兴趣的英文学术名著精读一遍,择其优者翻译出来,可能的话,由出版社出版——这一思路从我1988 年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开始实践了。三十多年来,我翻译了十几本书,出版了近十本,自己学业略...
经典就是经典,以古透今,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一直都很有启发和意义。国共争人,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帮派之争,地缘业缘血缘关系在其中影响颇大,通过各行各业工人的分析,作者作用史料的能力真是厉害,此起彼伏,令人佩服
评分地缘政治,产业政治,党派政治共同撕裂和左右着工人运动,只有经济上的通货膨胀和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能团结所有人;技术性工人/工匠偏向激进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半技术性工人偏向经济性的保守工人运动与帮会,与乡村联系深,漂泊不定的非技术工人则无法有效组织起来;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主义则与前工业化时代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与文化和组织相连结,而共和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工运组织者的创建,则在排他性与家长制管理上令人想到工匠行会,激发了边缘工人新的不满,因而上海的保皇派与造反派与解放前工人运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作者对资料的收集运用和把握很好,梳理和叙述也很简约,但是问题是作为政治学的个案研究,印证了地缘因素和文化因素对工人集体行动的影响,质疑了阶级因素对工人运动的作用。但是本书所能提出的理论很少,只是验证和质疑了已有理论。
评分地缘政治,产业政治,党派政治共同撕裂和左右着工人运动,只有经济上的通货膨胀和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能团结所有人;技术性工人/工匠偏向激进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半技术性工人偏向经济性的保守工人运动与帮会,与乡村联系深,漂泊不定的非技术工人则无法有效组织起来;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主义则与前工业化时代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与文化和组织相连结,而共和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工运组织者的创建,则在排他性与家长制管理上令人想到工匠行会,激发了边缘工人新的不满,因而上海的保皇派与造反派与解放前工人运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地域型、行业型中介组织的巨大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