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会长。他的著作曾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1987年度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加州大学出版社颁发的1987年度伯克利奖和美国城市历史协会颁发的非北美城市历史最佳书籍奖。由于对中国史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伯克利最高奖章。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曾盛赞魏斐德为当代最杰出的中国史学家。
纪念魏斐德先生诞辰八十周年
美国汉学三杰之一
魏斐德成名力作社会史与地区史写作的“典范之书”
用讲故事的方式,在历史中注入血肉和生命解读时代变迁中易被忽略的底层百态从“地方视角”到“世界视野”重现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社会裂变
1、 美国著名汉学家、汉学三杰之一魏斐德教授博士毕业论文及成名力作
2、深刻启发了后来众多汉学家的研究和写作(如蓝诗玲《鸦片战争》)
本书是魏斐德教授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清朝末年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学术著作。清代中国的主要“大门”是广州,“陌生人”即外国人。顾名思义,《大门口的陌生人》是与外国人闯入广州(中国大门)的历史有关,是关于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中国的。但这本书主要不以此研究为主,而是以英国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广州和广东省的社会动态,如官府、绅士、团练、农民等对外国的态度;各自的活动、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变化,从而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阶段的某些动向。
【名人推荐】
对于任何对中国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从现在开始,魏斐德的书是他首先要读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最伟大的成就和贡献是他的叙事能力。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中学者们发明了复杂的理论和晦涩的专业名词使读者们望而却步。魏斐德对于所有在学术中呈现的理论都谙熟于胸,但是他有讲故事的能力,在历史中注入血肉和生命力。他有一个小说家的想象力,他把这种特质和历史学家的精确性结合在一起。
——夏多明 (Dominic Sachsenmaier,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很多史学家将太平天国看作是世界上最具有灾难性的内战,在这次长达15年的叛乱中长江流域的省份几乎只能看到腐烂的庄稼,冒烟的村庄和野狗。宁波变成一座死城,河道里堆满了死尸,没人能想到这是一座曾有50万人的城市,在这15年内,共有1000W人到2000W人死亡。 太平天国作为时代...
评分当年魏教授的荣休庆祝会上,有人曾经开玩笑地提出,我们要继承“伯克利学派(Berkeley School)”,做“魏氏传人(Wakemanian)”。后来魏教授当年最早的一批学生之一,周锡瑞补充道:“如果有什么可以被称作伯克利学派的话,那就是一种国际视野(global perspective)。” 我还想...
评分魏斐德先生被称为汉学三杰之一,我认为不是没有道理的。从他们的书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中国。 早本书里,对社会动乱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里不做论述。其中主要吸引我的,反而是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三元里运动真的是群众自发的爱国主义运动吗?不尽然,因为...
评分很多史学家将太平天国看作是世界上最具有灾难性的内战,在这次长达15年的叛乱中长江流域的省份几乎只能看到腐烂的庄稼,冒烟的村庄和野狗。宁波变成一座死城,河道里堆满了死尸,没人能想到这是一座曾有50万人的城市,在这15年内,共有1000W人到2000W人死亡。 太平天国作为时代...
社会史不仅是视角下移,而是另一种史观,未必是去讨论历史到底由谁主宰,而在于具体时空中那么多生动的人那么广阔的背景,能不能进入叙述,甚至叙述的中心。这一本的文字上看似不动声色,但把民间社会和官场的许多层次都翻转出来,士绅、团练、书院、商户、匪徒,包括每一任官员,都不是简单化约,走马灯一样上场,但不纯粹是为了讲故事,历史的血肉甚至真相在这样的编织中浮出水面了。方法论上值得学习,价值观的启发更值得注意。最后增补的一篇谈布洛赫也非常有助于理解作者本人的选择。
评分可和《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一起阅读
评分可和《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一起阅读
评分我是否可以理解为:鸦片战争冲击广州地方经济,导致流民等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以红巾起义为主的地方起义冲击了政府的威信,其中乡绅阶层的话语权在增加;而到了太平天国起义时,地方政府已经无能为力去维持秩序了呢。
评分“冲击-回应”之后,废墟还在那里,怪异的修饰也在那里,等着冲击再来,披块红布,“重整旧山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