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1955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1980年开始创作,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茹七种》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玉米》、《融入野地》、《夜思》等。现已出版《张炜作品选》五卷。现为山东作协专业作家。
铁色的砖墙城垛的确也显示了洼狸镇当年的辉煌。芦青河道如今又浅又窄,而过去却是波澜壮阔的。那阶梯形的老河道就记叙了一条大河步步消退的历史。镇子上至今有一个废弃的码头,它隐约证明着桅樯如林的昔日风光。当时这里是来往航船必停的地方,船舶在此养精蓄锐,再开始新的远航。镇上有一处老庙,每年都有盛大的庙会。驶船人漂荡在大海上,也许最爱回想的就是庙会上熙熙攘攘的场景。老河道边上还有一处处陈旧的建筑,散散地矗在那儿,活像一些破败的占堡。在阴郁的天空下,河水缓缓流去,“古堡”沉默着。一眼望去,这些“古堡”在河岸一溜儿排开,愈来愈小,最远处的几乎要看不见了。可是河风渐渐会送来一种声音:呜隆、呜隆……越来越响,越清晰,原来就是从那些“古堡”里发出来的。它们原来有声音,有生命。但迎着“古堡”走过去,可以见到它们大多都塌了顶,入口也堵塞了。不过总还有一两个、两三个“活着”,如果走进去,就会让人大吃一惊:一个个巨大的石磨在“古堡”中间不慌不忙地转动,耐心地磨着时光。两头老牛拉着巨磨,在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的路上缓缓行走。牛蹄踏不到的地方,长满了绿苔。一个老人端坐在一旁的方凳上,看着老磨,一会儿起身往磨眼里倒一木勺浸湿的绿豆。这原来是一处处老磨屋。那呜隆呜隆的声音更像远处滚动的雷鸣。河岸上有多少老磨屋,洼狸镇上就有过多少粉丝作坊。这里曾是粉丝最著名的产地,到了本世纪初,河边已经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粉丝工厂,“白龙”牌粉丝驰名世界。宽宽的河面上船帆不绝,半夜里还有号子声、吱吜吱吜的橹桨声。这其中有很多船是为粉丝工厂运送绿豆和煤炭,运走粉丝的。而今的河岸上还剩下几个老磨在转动,镇子上就剩下了几个粉丝作坊。令人不解的是那些破败的老磨屋为什么在漫漫的岁月中一直矗立着?它们在暮色里与残破的城墙遥遥相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人在别处动脑筋,造出了机器,给马戴上了笼头,这都不错。可是他自己怎么才能摆脱苦难?他的凶狠、残忍、惨绝人寰,都是那个地方、哪个部位出了毛病?先别忙着控诉、别忙着哭泣,先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吧。不会同情、不会可怜人,一个老太太吃糠咽菜活到了八十岁,正该是...
评分张炜的《古船》一直以来被称为“民族心史上的一座厚重碑石”,我读来所感到的沉重压抑,确实这句评价显得再恰当不过。 如果和余华《活着》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余华和张炜都具有一种叙事以外的疏离感。就如王彬彬在比较分析《古船》和《浮躁》是论述的那样,比起贾平凹主观对于...
评分张炜的《古船》一直以来被称为“民族心史上的一座厚重碑石”,我读来所感到的沉重压抑,确实这句评价显得再恰当不过。 如果和余华《活着》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余华和张炜都具有一种叙事以外的疏离感。就如王彬彬在比较分析《古船》和《浮躁》是论述的那样,比起贾平凹主观对于...
评分 评分《古船》写的又何曾是船,一本书时至今日终于读完,这并不是一本让人读完内心风起云涌的一本书。这本书写的很庄重,有一定的批判思想。老磨呜隆呜隆地转着,这是我看完这本书记得最深的一句话,隋不召的死是让我在这本书中感触最深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个老头,惦念着郑和大叔...
属于我读过的最好小说之一。经典性极强。喜欢那种行文的速度和那种透射出的高贵气质,虽然写得是农村。
评分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七点,终于看完了这部小说。又是一部把人性糅杂在苦难里的奇书。很大程度上,女性悲哀的命运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凄凉,茴子死前被凌辱,含章被性虐待二十年,闹闹惨遭强暴,小葵痛苦的婚姻,大喜遭遇始乱终弃。。。张炜正是用这种最能刺激男性的表现方式,深深触碰我们敏感的心灵。我突然感觉整个洼里村到处都是强奸,到处都是罪恶。作者是冷酷无情的,但作者偏偏要在这罪恶的世界里塑造一个具有济世情怀的耶稣形象,他把整个洼里村的罪恶都担负到了自己的肩上,用自己整个青春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可时代总是不让这位济世者完整,他懦弱,这份懦弱毁了心爱的女人,毁了他的人生,毁了家族,甚至差点毁了整个洼里村。作者也在苦苦寻求解脱,用一生看共产主义宣言,但愿这不仅仅是一个寄托。
评分四爷是不是就是内谁啊?
评分读起来不畅,想表达的真多
评分所有送出去的糖和作出的孽,都以另一种形式回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