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论》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这种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逻辑哲学的基础也是二分,但是这种二分不是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二分,也不是康德意义上的物自体和现象二分。维特根斯坦的二分立足于语言,即“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二分。语言的天性防止了每一种逻辑错误,语言意味着逻辑。因此凡是“可以言说的东西都可清楚地加以言说...
评分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能说的就一定能说清楚,不能说的就保持沉默”。 我把这句话引申到工作中就是“能说的就一定能说清楚”,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不能说的。 同时我认为这个一种讨论终极目标的东西,至少在本书中,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作者维特根斯坦是想把逻辑中的东西彻底...
评分年轻的维特根斯坦经常深感郁闷,到了罗素那里,几个小时一言不发,只是踱来踱去,已到中年名满天下的罗素勋爵就这么陪着他。有一次罗素问他:“你到底在思考什么——逻辑,还是自己的罪孽?”,维特根斯坦回答:“Both。”这是个经典的故事。虽然我不鼓励读者从奇闻轶事来理解...
评分维特根斯坦最牛逼的地方在于用最深刻的洞见和观察能力,看到了语言的界限,看到了思维的界限,他在书中提到了我们不能对世界的界限进行定义,因为这是世界之外的事情。 但是维特根斯坦硬是用此书勾勒出世界的界限,语言,思维的界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不能说的只有沉默,...
评分整理了一下我阅读本书时,在书中写下的一些笔记。我做为一个基督徒,是以创造论的角度分析这本书中关于世界的论述。前面带有序号的部分是书中的段落。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12 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在一个事态之中,那么该事态的可能性必定已经预含于...
就单页阅读速度而言,这大概是我大学以来最低的一本,这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我读了半个月才读完。很多地方没懂,但是维特根斯坦的大致意思我懂了。哲学的本职工作是理清我们的言语,让言语准确传递那些我们可以负载的东西,而那些不可传递的东西,只能让它们自然显现。后期《哲学研究》要更难了。
评分5颗星给译者,翻译维特根斯坦这样的菇真是苦了你了
评分“我可能看懂这本书了”这一命题的真,是可能的;它在逻辑空间中的位置是确定的;由它可以确定“我妈看不懂这本书”的逻辑坐标;它们的价值是等同的。在我说出“我可能看懂这本书了”之前这句话其实就先验地存在了,所以它不能被经验验证或驳倒;但其实这句话什么也没有说,因为它是个逻辑命题。“我妈看不懂这本书”是可能发生的,因为它被我描述了;但我不知道“我妈永远看不懂”,只能假设。以上全部文字遵从了逻辑规律,但并非遵从了因果律,因为“因果律不是规律而是一种规律的形式”。
评分唉,千万不要用这本入门,也用不着费心机去猜维氏的微言大义,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他的字面意思。如果不了解弗雷格和罗素的话,绝对会误解这本书,也难以明白为什么维氏会自负的宣称解决了全部哲学问题。如果你理解的话,可发现本书是一本清澈而纯粹的哲学书,一部给机器写的哲学书,有着很过瘾的思想(所以不负责任)。维氏在书里把弗雷格的谓词逻辑推向了极致,以逻辑看世界,世界在他眼中应该如几何般纯粹。 因为这种清澈和纯粹,在感情上,我喜欢这本书超过他后来的《哲学研究》。
评分从书架里抽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布满灰尘的封皮似乎是在嘲笑凡人的智慧,叔本华借维特根斯坦之口提醒我:世界是我的表象,有我在才有他的荣光,于是我连忙草就几句话将他给记录下来。但这只不过是我一个人的臆想,可我还是将他当作全世界,其他人如何猜想这个世界毕竟与我无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