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克尔凯郭尔(1813―1855)、
19世纪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存在
主义的创始人。
本书借《圣经》中亚伯拉罕和
以撒的故事,论述了信仰和牺牲
的观念。作者认为,信仰从本质上
是一种悖论;畏惧并非来自某一
确定对象的威胁,而害怕则是来
自一个客观的威胁物。
关于作品,要以配得上作品认真的态度评论恐怕要假以时日, 基尔克果是一个深刻的人,毫无疑问,他从自身命运的独特性中发现了整个普遍性。不过这本书的译者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从一些注释中可以看出译者难得的以真诚的态度进行的思考,基尔克果试图逼近那个故事,译者又通过自己...
评分 评分 评分晚上操场散步,忽然想起克尔凯郭尔的几句话: “How to believe decides how to live” “从童年起,我就已经成为精神。” “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 “我是一棵孤立的枞树,独自地自我封闭着,指向天空,却不投下一丝阴影,...
评分关于作品,要以配得上作品认真的态度评论恐怕要假以时日, 基尔克果是一个深刻的人,毫无疑问,他从自身命运的独特性中发现了整个普遍性。不过这本书的译者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从一些注释中可以看出译者难得的以真诚的态度进行的思考,基尔克果试图逼近那个故事,译者又通过自己...
信仰的悖论:个体性比普遍性更高,作为个体的个人在进入普遍性之后又将自己作为更高的东西与普遍性分离开来。因而亚伯拉罕囿于在普遍性中表达自身而不得不宣称其处境是一种精神考验,没有更高的关于普遍事物的表达,而这种更高表达处于他所冒犯的普遍事物之上;而信仰者拒绝在普遍性中成为开敞的存在,而是反身折回维持自身个体性的隐秘,他孑身一人,没有伙伴,因而无处不置身于恐惧与颤栗之中。
评分抛开宗教,神学,哲学,虚无,悖论等等不管。单就前言里作者论述什么是伟大,就让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也是俺不经意间读到并一见倾心的书。//p.s. 这本书曾让俺对信仰有了新的认识,开始犹豫不决是否加入信仰队伍,直到遇到可证伪和演化论,才彻底成为无神论者。
评分显然,人们有可能理解亚伯拉罕,但只是以理解那个悖论的方式来理解亚伯拉罕。至于我,我也可能理解亚伯拉罕,但我意识到我没有勇气这样说,也几乎没有勇气像亚伯拉罕那样去做;但这绝非是说,这种行为不重要,而是说,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那么,当代对悲剧英雄的裁决又是什么呢?他是伟大的,值得敬佩的。心灵高尚者的高尚是一致的,下一代总为上一代建立陪审团,而裁决总是同样的。但是,无人能理解亚伯拉罕。他获得了什么呢?他仍然忠实于他的爱。爱上帝者不需要眼泪,不需要敬佩;他完全忘记了爱的痛苦。他确实忘记得如此干净,以至于若是上帝都记不起的话,他的痛苦就没有一点蛛丝马迹了,因为他暗暗观看,他承认烦恼,计数泪珠,而且什么也忘记不了。确实如此,要么存在着一个悖论,作为个体的个人处于与绝对的绝对关系之中;要么就是亚伯拉罕输掉
评分需要重读的书。
评分偷懶過了一次中文,幾個關鍵詞都讓人困惑,比如recollection翻成回忆,意思马上变掉了。movement翻成運動也很讓人費解。還是去讀一遍英文版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