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中我曾试图以我所能达到的最广阔的眼界来研究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人们和世界接触的时间短暂,观察事物又不免带有个人偏见和局限性,那以人们又是怎样得以获知他们的全部知识的?相信我们的知识这种信念有一部分是幻觉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除了依靠感官之外,还必须知道些什么?我在以前写的一些书中谈过这个问题的某些部分,所以我只好在较大的文章结构中重复我在别处已经考察过的某些问题的讨论。但是我已经在不妨碍我的主题的条件下,对这类重复做了最大的压缩。
断断续续的看了半年,终于翻完了这本书。 尽管这本书在我看过的罗素著作里,已经是最艰涩的一本,比起其他哲学家来依旧要畅晓得多。 已经有个同学写了很详尽的读书笔记了,重新写一遍也只是给自己做个梳理,不能为没读过的朋友提供更多帮助,还是谈谈自己的读书感...
评分看罗素从《西方哲学史》开始,看《西方哲学史》从王小波的广告开始。小波同学的广告说,英国哲学家罗氏素公,睿智理性,幽默纯良,“科学”二字贯穿始终,而且独有三大激情教他爱不释手:“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
评分人类的知识》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 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 传记作者伍德(Alan Wood)说过,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 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 既然经验不足以构成科学知识,那么科学在经验...
评分 评分其实这是本人看的第一本罗素的书,也是罗素个人的最后一本书。断断续续地看了近4个月,对逻辑原子论的分析方法有深刻的印象。 社会科学容易得出“历史终点”的“真理”命题,最有代表的莫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勉强算是对自然的某种描述,而后者明显...
关于知识,我们可以提两个问题:我们知道什么和我们如何知道。第一个问题科学可以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心理学,个人经验积累及推理,模糊的,概然的,或者说形而上的。于是知识的获取也变得不那么靠谱,甚至包括科学知识!可是不靠谱的知识就是废物吗?不,利用它我们创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我将知识视作幻象,幻象很美,很有用。
评分终于搞定它了
评分: B561.54/6259-31
评分没什么太大的触动。没有结论。无聊的分析。
评分: B561.54/6259-3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