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鲁赫·斯宾诺莎(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
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 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神学政治论》是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之一。作者用《神学政治论》与教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与当时的神学家们援引各种“奇迹”以证明《圣经》的神圣性相对立,作者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研究《圣经》只能以《圣经》本身为根据,既探讨圣书各卷的作者是谁,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写的,以及为何而作等等。作者用这种方法在《神学政治论》中对于《圣经》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从而驳倒了神学家们的各种神秘的说教,摧毁了教会统治的基础。
17世纪60年代的荷兰,当斯宾诺莎埋头于《伦理学》的写作时,君主派与共和派正上演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前者高举加尔文教的旗帜鼓吹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后者主张自由、民主和宽容的宗教政策。斯宾诺莎作为“杰出的共和主义者”毅然暂搁《伦理学》的写作,以匿名的形式勇敢...
评分序言 开始好像就是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让人觉得直指人心。迷信的由来原来是人身处逆境。在一种顺境下的狂妄相比,身处逆境时,或者有病急乱投医的感觉。接着作者举了一个实例——亚历山大。 作者论述这些从人(反复于希望与恐惧之间)-大部分人(轻信);从任何人的常识-到...
评分有论者称斯宾诺莎克服了笛卡尔的二元论,将上帝等同于指称万物本质的实体或曰自然。在这本书中,斯宾诺莎对于启示宗教和理智的关系所表明的态度是认为二者不相矛盾的,这大概是一种一元论的态度,但在论证中并没有特别展开。只是说理智不能为了信仰而否定自己,这等于...
评分我常常把斯宾诺莎和苏格拉底、康德相提并论,作为我的偶像,以为他们就如柏拉图所言,拥有最轻的灵魂和最有力的翅膀,飞升得最高,窥见了真理,涅槃重生之后能够用高贵之灵魂完全驾驭世俗之肉体。现在看来,三者通往道德上几乎无懈可击之路的途径并不相同。如波普尔在《开放社...
评分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内容摘要: 序言 斯宾诺莎在序言之初先分析了迷信产生及其作用。他认为,“迷信是由恐惧而生,由恐惧维系而后助长的”,故而“谬误的宗教所崇奉的预兆不过是心在沮丧或惧怕的时候所生的幻影而已”,自然宗教也就成为造成诸多的混乱的根源;因此,写作...
二刷
评分上帝就是自然,这就是斯宾诺莎所谓上帝的真正意义。自由比任何事物都为珍贵。欲证明容纳自由,不但于社会的治安没有妨害,而且,若无此自由,则敬神之心无由而兴,社会治安也不巩固。政府最终的目的不是用恐怖来统治或约束,也不是强制使人服从,恰恰相反,而是使人免于恐惧,这样他的生活才能极具保障;换句话说,加强他生存与工作的天赋之权而于他个人或别人无损。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有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牲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没有拘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既不表示憎恨、忿怒或欺骗,也不用嫉妒、不公正的眼加以监视。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虽然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自由不能完全不给人民,无限制地给予这种自由是极其有害的。所以,我们必须研究,究竟能够并且必须给予到多大的限度,而不危及国家的安宁或统治者的权势
评分“政治的目的绝不是把人从有理性的动物变成畜牲或傀儡,而是使人有保障地发展他们的心身,没有拘束地运用他们的理智;既不表示憎恨、忿怒或欺骗,也不用嫉妒、不公正的眼加以监视。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评分好爱他
评分可惜所据英译本陈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