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黄仁宇
出品人:
页数:459
译者:阿风
出版时间:2001-6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15464
丛书系列:黄仁宇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黄仁宇
  • 历史
  • 明代财政史
  • 经济史
  • 明史
  • 中国历史
  • 明朝
  • 经济
  • 明代
  • 财政
  • 税收
  • 历史
  • 经济
  • 政府
  • 制度
  • 十六世纪
  • 中国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作者简介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目录信息


致谢
度量衡说明
明代诸帝
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衅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第二章 16世纪的现实与主要的财政问题
第三章 田赋(一)――税收结构
第四章 田赋(二)――税收管理
第五章 盐的专卖
第六章 杂色收入
第七章 财政管理
第八章 结语
书名略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书中,给我最大启迪的就是黄仁宇先生在对比东西方两种文明进程演化时的思考。也正是在这种讲解下,我也确实体会到了一些差异。平心而论,对于只是勉强地将其读完的我来说,实在是难有精力和心思提出什么像样的结论,换句话说经过了细枝末节上的纠缠后,我反倒觉得作出...  

评分

这本书是研究明代整个财政制度的,应该是黄仁宇写得最扎实的一本书。前两章比较粗泛,自第四章之后有许多细节性的资料,值得研究税赋制度的人的注意。 黄的这本书,idea 很好,但是理论论证和对史料的裁剪不够清楚、明白。而且,如果明朝因为定额税收制度和技术能力的不足而崩...  

评分

评分

财政史一般来说偏向经济史范畴,但是“财政”二字之中有“政”字,这就使得财政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当做经济问题仅仅考虑“财”,更要看到与管理相关的“政”,可以认为财政问题既是一种经济问题,又是一种管理问题,还有另外的特点是这种二重性还不分主次,很难定义说应该附属于...  

评分

明朝的财政管理,混乱不堪。政府每年虽说定额征收3000万石左右,但实际上,这些对于政府的开支根本不够。因此,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摊牌和征收。 官员俸禄不够,贪腐;粮食因为是实物征收,耗损严重,还有运费,实际缴纳的税负,要远远高于 名义上的税负;运粮军士的俸禄不够,只...  

用户评价

评分

黄仁宇写的很漂亮的一本书,比大历史系列要更慎重、更可信。只是太过专业,资料又太过繁琐,感觉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资料的罗列上,而对逻辑整理太少。因此,实际上得出的简单结论与前面的大量资料相比,一是显得太随意了,二是联系性并不强。从效用上来说,这本书更适合作为研究明代财税的工具书,在它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明代与唐宋元乃至清、民国的联系与不同,相信会得出很有趣的结论。当然,黄也做了一些对比,比如清朝对明朝财政制度的前所未有的承袭,但仍过于简单和牵强。总之,太浪费那些辛苦搜集的史实和资料了。

评分

其实我读不下去了

评分

如果没有经济学和明史的底子看这本书收获不会很大

评分

其实我读不下去了

评分

其实我读不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