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 往往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虽然霍妮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着显著的不同。   霍妮反对“幼年经验决定一生”的理念,对于当代精神分析中过度强调早年经历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经历本身固然重要,但精神分析更应立足个体当前的精神状况,重视当前问题的解决。   霍妮的观点与社会心理学一致。她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的论点,但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的冲动理解成是性本能的冲动、用原始性欲发展阶段的进展来解释人格的形成的观念。她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密切,从根本上来源于与基本焦虑相关的心理冲突,而与性有关的异常心理只是其表现之一,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卡伦·霍尼
出品人:
页数:169
译者:王作虹
出版时间:2004-05
价格:1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1012258
丛书系列:“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心理 
  • 卡伦・霍妮 
  • 我们内心的冲突 
  • 社科心理类 
  • 神经症 
  • 卡伦·霍妮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我们内心的冲突》较之于《我们时代的神经人格》,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发展,而且达到了早期著作中鲜有的哲学的高度。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因此,即使读者已经从作者早期论著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初步接触了她的理论,但要真正认识、全面了解作者及其代表的学说,则只有在进一步细读她后期的成熟之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之后才能实现。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认识你自己 ——“不仅仅只是儿童才具有可塑性,所有的人都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变。” 当我选择翻阅卡伦霍妮的《我们的内心冲突》时,其实自己内心也正在经历冲突的折磨。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是选择去自...  

评分

《最浪费生命的是什么?我们内心的冲突。》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内心的冲突造成了我们生命力的极大损耗。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浪费生命。而只有我们的内心变得自由和独立,我们才有能力去实现那些我们真正想去做的事。 01 内心的冲突,浪费了...  

评分

虐待狂趋势   被神经症的无望感所钳制的人总是设法以这种办法或那种办法“撑持”下去。如果他们的创造性能力还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他们也许能够有意识地退后一步忍受个人生活的现状,把心思放在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东西上。他们可能沉醉在社会或宗教活动中,或热心于某个团...

评分

虐待狂趋势   被神经症的无望感所钳制的人总是设法以这种办法或那种办法“撑持”下去。如果他们的创造性能力还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他们也许能够有意识地退后一步忍受个人生活的现状,把心思放在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东西上。他们可能沉醉在社会或宗教活动中,或热心于某个团...

评分

好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440391/这是我给译林出版社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写的书评。直到有一天打开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本书的扉页,发现前面的内容怎么这么眼熟(见图1和图2 ),一看才发现那是我写的啊,但是从来没有人在出版前征求过我的同意,因为我并不想出...  

用户评价

评分

多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希望早几年读到就好了。清晰地认识自己是多么困难且需要练习的技能。「争取人格的整体性,即是说,没有虚饰的假象,感情真诚,把自己整个的心融进自己的感情、工作、信念之中。」如果这是最终的目标,人格的成长也许永远不会结束。

评分

孤立型人格的人,他们的原则是“绝不和任何人或事表示亲近,以防那个人或事变得不可或缺”。因为一旦不可或缺,就变成了羁绊,会限制自由,而责任、义务等具有强迫性质的一切事物,令他们深恶痛绝 | 精力分散,会导致人在三个方面紊乱失调:一、犹豫,大事小情都要犹豫,并且自身察觉不到,或者下意识掩盖自己的犹豫不决;二、低效,无法发挥最大潜能,好比开车的时候总是踩着刹车;三、有意无意地对任何努力产生排斥、怠惰的情绪 | 绝望者由于做不到理想化形象中的自己,他们丧失了生活的原动力,失去了自信和作为健全人理应有的信念,转向外部寻找虚幻的重心

评分

没有想象的好,太理论化,而且解决方法有些死板,不好执行

评分

好不喜欢《内心的冲突》这本书,只是感觉吧,我觉得很多很简单的事情都是被这种所谓的心理读物给搞复杂的

评分

读完只觉这世界上除绝对的庸人即是神经症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