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綴集

七綴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中國現代著名的學者和作傢。1932年在清華大學結識後來的夫人楊絳,次年畢業,赴上海光華大學執教。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國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副博士學位,後隨妻子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他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係主任,並開始瞭《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睏於上海,在震旦女子文理學校任教,其間完成瞭《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係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相繼齣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1949年迴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瞭《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受衝擊,當年11月與妻子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乾校”。1972年3月迴京,8月《管錐編》定稿。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齣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齣版;次年《七綴集》齣版。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錢鍾書
出品人:
頁數:186
译者:
出版時間:2002-6
價格:1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16775
叢書系列:錢锺書集
圖書標籤:
  • 錢鍾書 
  • 錢锺書 
  • 文學理論 
  • 比較文學 
  • 文學 
  • 七綴集 
  • 中國文學 
  • 文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七綴集》是全部《舊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閤並。前書由上海古籍齣版社於1979年9月齣版,後書由香港廣角鏡齣版社於1984年3月齣版,兩書原有的短序保存為此集的附錄。這本書是拼拆綴補而成,內容有新舊七篇文章。古代有“五綴衣”、“七綴鉢”等名目,故題為《七綴集》。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日子過得波瀾不驚,閒書看看《七綴集》,倘按“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標準,我實在沒什麼文章好寫,唯有“讀者歌其書”,因《七綴集》而想到把我的詩歌觀念簡陋地梳理一下。 我持有過兩種詩歌觀念,一是“詩言志”、“發乎性情”,是強調“功能的詩”;一是“詩意的語言”...  

評分

日子過得波瀾不驚,閒書看看《七綴集》,倘按“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標準,我實在沒什麼文章好寫,唯有“讀者歌其書”,因《七綴集》而想到把我的詩歌觀念簡陋地梳理一下。 我持有過兩種詩歌觀念,一是“詩言志”、“發乎性情”,是強調“功能的詩”;一是“詩意的語言”...  

評分

評分

读《七缀集·林纾的翻译》02 从前从一个同学那里借读一本论翻译的书,是个文集,却买不到。钱钟书的这篇文章有没有?忘记了,因为即使有,我也不会读,因为我读《旧文四篇》。于是我读的都是别的翻译家的文章。那些论文不是讲啥叫信达雅的,就是评论某人的翻译如何信达雅或怎么...  

評分

我打四星,不是因为书不好,是觉得大部分人不会爱看这本书,现在有几个人愿意看一本不是消遣,也不帮你致富,甚至连读起来都有点费劲的文艺评论集?即使他的作者是钱钟书。 老实讲,钱钟书的文艺评论不好读,假如你对《管锥集》有兴趣,还是先读《七缀集》热热身,这老先生,...  

用戶評價

评分

這知識儲備神級瞭,簡直行走的圖書館,錢先生是吃瞭記憶麵包麼orz。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评分

這知識儲備神級瞭,簡直行走的圖書館,錢先生是吃瞭記憶麵包麼orz。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评分

錢先生學貫中西,實為大傢。以前嘗試看《管錐編》,無奈頭昏腦脹。這本書比較溫柔,探討的問題還算熟悉。總覺得錢喜歡一臉無辜神煩地炫學,說難聽點叫掉書袋,比如探討詩與畫關係的兩篇大可以作為資料庫瞭。但他究竟是一個智商碾壓型大傢,而非苦力型的,還是會有所收獲,雖然很多論點被密集的材料埋沒瞭。很喜歡探討通感那篇,蠻有靈性。知道、瞭解甚至簡單地運用都是不夠的,你需要細節(Details)。看過萊辛《拉奧孔》,卻並沒有想到如此多實例,見識鄙薄隻能囫圇吞棗罷瞭。錢先生是明白人,得力處不遺餘力地得瑟學問,欠佳齣也並不不懂裝懂,從論中國詩比重大於中國畫可以看齣。後幾篇討論翻譯的問題所舉材料不甚熟悉,也難有感想。以後有機會再接觸吧。

评分

想瞭想,至少是第四次全文閱讀瞭。

评分

2017年已讀039:錢老《管錐編》等皇皇巨著令人望而生畏,但此書卻平易近人得多,可作為窺其堂奧的入門。雖薄薄一冊,但包孕豐富,讀起來也並不輕鬆。先生真可謂學貫中西,談文論藝往往融會古今,有人詬病先生多引述而少觀點,我卻不以為然,旁徵博引即為考證為論據為品第,縱橫捭闔、興會標舉之處,眼光與臧否皆蘊涵在其中瞭。最喜《中國詩與中國畫》《讀<拉奧孔>》《詩可以怨》三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