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濛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國二十世紀重要的文學傢和思想傢。她於1908年齣生於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學哲學學位,並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1945年她與讓-保羅•薩特、莫裏斯•梅洛-龐蒂共同創辦《現代》雜誌,緻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齣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極大反響,稱為女性主義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奬。
薩特傳,ISBN:9787805797373,作者:(法)西濛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著;黃忠晶譯
(本文首发自《深圳特区报》2019年10月26日A6版,这里是全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刚刚出版,萨特终生的精神伴侣西蒙娜·德·波伏瓦著《告别的仪式》,曾经在1996年以《萨特传》为名出过一个中译本。称本书为萨特的“传记”自是名过其实,但也有合理处:本书的前四分之一是波伏瓦对...
評分(文章刊于《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7日) 文/俞耕耘 告别也是为了下次重逢。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晚年“缓慢的告别”。一是有太多的“人生未竟”,一是未必每个人都有想要告别之人。从这个角度看,萨特是幸运的,他有忠实的记录者,追随者和相伴者,那就是波伏瓦。他属于那个时代,...
評分萨特与波伏瓦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存在与虚无》和《第二性》是无人不知的巨著。他们的相遇,为我们留下了言说不尽的故事。在别人的笔下,两人是战友,是伴侣,更是知音。而在彼此的眼中,远远不是几个词汇能够准确定性的。在思想层面上和文学成就上,两人可谓旗鼓...
評分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除了因其哲学和文学成就蜚声世界外,广为人知的还有,萨特好色。一九七四年,萨特接受了自己的终身灵魂伴侣、世界名著《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访问,在回答波伏瓦"女人最吸引您的是什么"这...
評分读大学的时候买过两本哲学的书,一本是尼采,一本是黑格尔。尼采的翻过两页,黑格尔的一页未翻。至此以后,我认定哲学不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也没有再读过哲学的书。 看这本书是为着波伏娃去的,结果全本都在聊萨特。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萨特于我,是个过于高深的存在,如果不是这...
這兩口子平時基本是各玩各的,一個比一個放蕩,竟能廝守到最後一刻,實屬人類的奇跡。
评分走近暮年薩特。
评分好像讀的不是她寫的…… 她們倆是一對存在主義的奇葩…… 嗬嗬
评分看瞭大約五分之四,還是決定先放下。跟不上這一對男女的思維。
评分他們的名字應該一起被記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