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震与章学诚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余英时 思想史 章学诚 戴震 学术史 历史 海外中国研究 国学
发表于2025-01-22
论戴震与章学诚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没有思想的思想史著作
评分不一般探究思想本身的思想史,本书特在于探究思想形成之来龙去脉,深入学者治学之心理发展历程与相互影响之焦虑,是极富生命感的思想史研究。
评分从学术的内生路径,提出尊德性需要道问学支撑的观点,并进行了论述。较梁任公的《近代三百年学术史》和《清代学术概论》更加严谨和深入。
评分余英时的书好读但不好学。考辨史实(基本功)、见微知著(太擅长分析人物内心世界了) 。他因接受西方理论,能阐前辈那些老夫子之所未发,正逢其时。现在年轻一代学者理论运用更加驾轻就熟,但却很难续接。一方面少有上代人对传统学术的熟稔,另一方面这研究也不怎么新了。
评分学术版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余英时,1930年生,原籍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版)《后汉的生死观》(英文版)《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与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等。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向“道问学”这一学术转向的表征与逻辑结果。作者认为,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仅仅从外在原因诸如满清入主中原等方面来考察,并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还应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作者从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清代儒学从理学转入考证并进而出现戴、章二大家的内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处除了曾招致争议的“学术理路”之说外,作者对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实上毋宁说,“学术理路”一说的得出正有赖于从心理状态的切入。本书写作及印行时间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则是增订本。增订之处,一是根据新发现的章学诚遗文,补论书中所论章学诚的文史理论;其二是补论宋明儒学及清代思想史,加强了本书所论的历史根据。
还剩了一点点没读完,而且断断续续地读的。 余英时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学者,然我于是书则不大感冒滴。。。 首先,戴震与章学诚的联系,真有他叙述的那么大? 其次,他在一个引文中提及“已(疑当作以)前”,其实他不知道以和已二字古音同,可以通假的,《汉书》中即有二字通假...
评分大部分人觉得好,只是因为他们看懂了余英时摆在台面上那些假设的线索与叙述,并止步于此。他们并不去试图了解作者的意图与撺掇史料的方法,因为这些隐藏着的,不仅拙劣,更气象狭隘。 虽然余英时厌恶六七十年代大陆盛行的意见先行式的史学做法,然而在那个时代里,他却未能免俗...
评分大部分人觉得好,只是因为他们看懂了余英时摆在台面上那些假设的线索与叙述,并止步于此。他们并不去试图了解作者的意图与撺掇史料的方法,因为这些隐藏着的,不仅拙劣,更气象狭隘。 虽然余英时厌恶六七十年代大陆盛行的意见先行式的史学做法,然而在那个时代里,他却未能免俗...
评分 评分1、中西哲学如何汇通的问题:余英时内在理路说认为,对于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脉络,需要从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出发考察(但余并不排斥从外在经济、政治等具体理路出发作具体的考察与研究)。但所谓的内在理路似乎又很难成型。余氏对戴震与章学诚的考察(阳明学如何转出浙东史...
论戴震与章学诚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