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漂泊

一百年漂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渡:台湾诗人、作家。1958年生于台湾台中农家,写过诗、散文,编过杂志。曾任《中时晚报》总主笔、《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主持过专题报导电视节目“台湾思想起”、“与世界共舞”等。2008年起,任“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筹办过《两岸汉字艺术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合办,已举办第五届), 筹办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大辞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进入第五年), 举办两岸大学生书法交流展等十余项两岸文化活动。著作主要有:诗集《南方》、《刺客的歌:杨渡长诗选》,散文集《三两个朋友》、《飘流万里》,报告文学《民间的力量》等,传记《红云:严秀峰传》、《激动一九四五》、《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暗夜里的传灯人》及专著《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等十数种。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杨渡
出品人:
页数:5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4456
丛书系列:杨渡作品
图书标签:
  • 台湾 
  • 历史 
  • 台湾文学 
  • 杨渡 
  • 纪实文学 
  • 传记 
  • 小说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

“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更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万千气象。作者企图用故事来显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常农村生民的社会生活史和 “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故事,透视百年来台湾农村的生活图景和向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转型的困顿与艰辛。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场景,更是值得大陆读者们深思和借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整本书的表达有侯孝贤电影即视感。小人物映射大时代。看台湾相关文字或电影总会不自觉的有一种亲切的代入感。从小见证舅舅这代人的那种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记得小时候寒暑假总会去外婆家住着,看着舅舅从小作坊到小加工到生产再到今天,跟书中作者所描述的父亲竟有百分之90...  

评分

整本书的表达有侯孝贤电影即视感。小人物映射大时代。看台湾相关文字或电影总会不自觉的有一种亲切的代入感。从小见证舅舅这代人的那种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记得小时候寒暑假总会去外婆家住着,看着舅舅从小作坊到小加工到生产再到今天,跟书中作者所描述的父亲竟有百分之90...  

评分

评分

这是台湾的一百年,也是大中华区的一百年。 作者在父亲病重返乡探亲之际,重访儿时故居,回忆了祖父,父亲,自己三代人和故乡,土地之间的情感故事! 作者的父亲争强好胜,讲究排场,多少有些大男子主义,母亲温柔,像那个时代的农家女儿一样,顾家,做事识大体,因为性格绵软...  

用户评价

评分

原本以为应该放入家族史的序列中,但仔细读完以后发现不太适合这样处理。杨渡老师以父亲母亲的一生际遇为故事的轴心,试图描绘出的却是整个台湾社会在殖民与后殖民时代所经历的剧烈的“现代化”转变进程。书的结尾很明显地流露出了挽歌的意味,作者自认为承担了记录时代的重任,因为有的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评分

挑着一个石头来到庙口开花散叶的祖辈。抗战中被美军飞机轰炸立志要做飞行员报仇的叔祖。得知日本投降,在上海街头先痛哭又莫名其妙成为战胜国国民的叔公。仿佛能通灵和“三界公”顺畅交流的外祖父。一直要养鸡养鸭的祖母。魅寇开办瓦厂。凭“公地放领”获得土地。卖地,和朋友一起开办锅炉厂,从农民开始走上生意人之路。初做生意的懵懂和闯荡。经营不利,找家人的身份开空头支票。水田里的妈妈,水灾,探监送饭。经济兴盛,锅炉市场繁荣。作为头家娘为锅炉厂的男工提亲。锅炉厂和对面纺织工厂的钥匙俱乐部。游历日本学习行业前端知识,购买专利不成怒而自行研发出锅炉新工艺。立志重修妈祖庙,成为后半生最大依托的魅寇。1994年听到李登辉说出“台湾人的悲哀”感同身受,常看政论节目的魅寇。老病的父亲,苍凉的背影。

评分

买纸质版再读一遍吧。

评分

读这本书期间,我在公交上突然抬头看到窗外经过的成都街景都会受到一些些感动。书是以「父亲生病」来牵线叙述的,叙述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邻居、村民……杨渡笔下的是一个变革中的台湾,杨渡在乡下,与城市隔离,于是变革中的各种遗留得以在这隔绝中发酵,生出五颜六色的霉花。杨渡本人的叙述是中立的,他不会去憎恨时代,也不会去埋怨当年好赌、顽固的父亲。这是书的主线。分线也很精彩,村中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台唱戏,不管是能算阴阳的阿公,还是考学考到神经出毛病的人,或者能看鱼预告天气的桥边的人(书读了有点久了,名字全不记得了),这些人组成了一个村子的人情。再另一方面的,书中这些人物口中的人、事,组成了杨渡笔下的家、村子,乃至于乡土的台湾。书很厚,但很好读。杨渡之前,陌生的民俗从未这么好读,有趣过。

评分

少时读台湾乡土文学作品,多在工商社会对农业社会的倾轧,此作着眼来自农耕家族的分子如何自觉跟附上工业化转型,确是对以往阅读经验的补充和调整;同时,又以个体写作的细节和感觉丰富时代与社会转型叙事,执着而放浪的父亲、因“跳票”而刑拘的母亲,也是一种70年代文学经验的拓展。继者,当吃重的70、80年代个体叙事迎来90年代经济再次转型之时,杨渡以较凝练的笔法为这个“短工业化”时代做下注脚,'告别的年代"、“一场眠梦”……如赵刚所说,以“厚重之德”重建一个真正民主社会的主体。这或许是比“漂泊”本身更值得书写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