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
“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更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万千气象。作者企图用故事来显现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寻常农村生民的社会生活史和 “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故事,透视百年来台湾农村的生活图景和向工业社会、商业社会转型的困顿与艰辛。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场景,更是值得大陆读者们深思和借鉴。
杨渡:台湾诗人、作家。1958年生于台湾台中农家,写过诗、散文,编过杂志。曾任《中时晚报》总主笔、《中国时报》副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主持过专题报导电视节目“台湾思想起”、“与世界共舞”等。2008年起,任“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筹办过《两岸汉字艺术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合办,已举办第五届), 筹办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大辞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进入第五年), 举办两岸大学生书法交流展等十余项两岸文化活动。著作主要有:诗集《南方》、《刺客的歌:杨渡长诗选》,散文集《三两个朋友》、《飘流万里》,报告文学《民间的力量》等,传记《红云:严秀峰传》、《激动一九四五》、《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暗夜里的传灯人》及专著《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等十数种。
读完发现自己竟是泪流满面,我是一个很少看书看电影流泪的姑娘,可能是天生老倔,别人觉得要准备纸巾的电影书籍我是从来不用准备的,但是此书却让我几次止不住泪流满面。杨渡在讲述自己的、家乡的故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在他身边看着他,看着他周围经历的一切。也许我们认为...
评分 评分所以,在台的外省人或许都无法体会岛人百年来被遗弃被殖民被收回又被外省人统治的历史与情感之痛,何况大陆人轻轻松松骂一句台独而从来不会试着去理解这样的痛。台湾的经济腾飞乃至转型的过程,如今我们看来俨然自身,但是他们的过往或许是我们的现在,他们的现在会否是我们的...
评分平实的文字记叙了并不平凡的历程,苍茫百年中那些父辈的身影那些历史印记,实在太过熟悉:农业社会转向工业时代的浮沉,不也是如今我们正经历着的么?从独裁专制走向呼唤民主的心声,不也是如今我们正渴望着的么?那整整一代人内心深处的无所依归,和自强不息艰难打拼,又岂是今日几声“独立还是统一”的质询所能总结的?也许很多答案要像书中所说,时间才是唯一的救赎。
评分2016年最后一天在病床上看完这本书,百感交集。前半部分很好读,果然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细节是打动人心的,而且将我带入一个我所不熟悉的台湾,这本书新闻中的偶像剧中的台湾,不是齐邦媛上流知识精英不接地气的台湾,这就是台湾本身,是本省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真实的变迁,他说每一个数字背后是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拼搏,我们在时代的变迁中只是小小的石子,随波逐流,但我们是其中一员。后半段代入时评和反思,给我的震撼是更大的,时代发展的太快,我们跟不上怎么办!自然,传统,人的素质,人的心态,一切都跟不上发展,和我们的今天何其相似,吸着雾霾,找着小三,礼崩乐坏,好恐怖。但其实我觉得作者还是在绝望中有一些希望的,阿叔嫂,堂叔,亲朋故旧……人与人的来往不知道是不是只能限于那个时代,希望不要,希望还能往来谈笑晏晏。
评分1.是避开了宏大历史叙事的台湾日常社会生活史,而且贯穿日据时代、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工商社会,就我的阅读经验来说,视角比较可贵。2.帮助理解了台湾“本省人”对于主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迫切需求。3.见识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普通人、普通家庭付出的艰巨代价,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今天大陆在走的许多路,对岸都已经走过”。
评分内容顶不起改后的标题
评分1.标题相较于内容太过宏大。内容其实就是家庭风雨变迁,非要带上台湾故事的大标题。因而让人期望过大。 2.喜欢的一些观点:民主制度和人民素质可以看成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要辩证看待,而不是一味用人民素质不够来搪塞阻碍民主改革;雁行模式其实就是公害输出; 3.我看到他父亲借高利贷,赌博,挥霍炫耀,用妻子名义大开支票后跳票妻子入狱,在妻子逃亡期间还跑路外遇,这一系列的恶行让我看着都气愤不过,可作者却是宽容仍抱崇敬的对待父亲的。最终父亲创业成功了,是否是成功洗刷掉了大男子主义的父亲的错误和缺陷呢?作者的父亲跟我的父亲无论是经历还是性格都太过相似了,因而我是免不了情绪强烈的有一些谴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