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1930年生,原籍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係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先後任哈佛大學曆史係教授、耶魯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講座教授等職。主要著作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英文版)《後漢的生死觀》(英文版)《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與現代詮釋》《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等。
戴震與章學誠是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上兩大高峰,他們的齣現,在作者看來代錶瞭清代儒傢智識主義的興起,是儒傢學術思想由“尊德性”嚮“道問學”這一學術轉嚮的錶徵與邏輯結果。作者認為,清代考據學的興起,僅僅從外在原因諸如滿清入主中原等方麵來考察,並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學術思想的發展變化,還應有其自身的“內在理路”。作者從戴震與章學誠的學術關係入手,細緻地分析瞭清代儒學從理學轉入考證並進而齣現戴、章二大傢的內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處除瞭曾招緻爭議的“學術理路”之說外,作者對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實上毋寜說,“學術理路”一說的得齣正有賴於從心理狀態的切入。本書寫作及印行時間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則是增訂本。增訂之處,一是根據新發現的章學誠遺文,補論書中所論章學誠的文史理論;其二是補論宋明儒學及清代思想史,加強瞭本書所論的曆史根據。
1、中西哲学如何汇通的问题:余英时内在理路说认为,对于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脉络,需要从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出发考察(但余并不排斥从外在经济、政治等具体理路出发作具体的考察与研究)。但所谓的内在理路似乎又很难成型。余氏对戴震与章学诚的考察(阳明学如何转出浙东史...
評分1、中西哲学如何汇通的问题:余英时内在理路说认为,对于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脉络,需要从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出发考察(但余并不排斥从外在经济、政治等具体理路出发作具体的考察与研究)。但所谓的内在理路似乎又很难成型。余氏对戴震与章学诚的考察(阳明学如何转出浙东史...
評分学界一般都认为,中国学术思想到清代以后宋明理学突然中断,整体学风转向训诂,即开始转向对经典和历史的文本与文字研究,而疏远对思想的研究,即在义理、考据、辞章这三个领域,更加重视考据而轻视义理,从哲学转向考据学。造成这个转变的原因,众说纷纭。比如有的认为是清代...
評分还剩了一点点没读完,而且断断续续地读的。 余英时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学者,然我于是书则不大感冒滴。。。 首先,戴震与章学诚的联系,真有他叙述的那么大? 其次,他在一个引文中提及“已(疑当作以)前”,其实他不知道以和已二字古音同,可以通假的,《汉书》中即有二字通假...
評分不一般探究思想本身的思想史,本書特在於探究思想形成之來龍去脈,深入學者治學之心理發展曆程與相互影響之焦慮,是極富生命感的思想史研究。
评分覺得類似的問題,的確不存在孰是孰非,看的還是誰的解釋力更強,誰的立論能夠涵蓋更多的現象。
评分高明沉潛,振聾發聵
评分主要看戴震,章學誠暫時不是很關心。
评分覺得類似的問題,的確不存在孰是孰非,看的還是誰的解釋力更強,誰的立論能夠涵蓋更多的現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