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开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北岛 散文 随笔 回忆 北京 中国 文学 现当代文学
发表于2025-02-22
城门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承载了童年和青少年的那个已随滚滚洪荒而逝,又实则在某一层面被不断回溯而从未离去的北京,在文字中裹挟着浓稠而又细于纤毫的记忆而被重建。
评分跟三联老版相比,装帧精致了不少,但阅读起来感觉却不如老版。看来版式装帧的确会影响到阅读的感觉。
评分从童年生活的轻松诗意,到少年时身陷风暴中心的痛苦与成长,最后再以与父亲与家庭的羁绊为收尾。赵老将个人命运、老北京的风物与大时代的变迁娓娓道来,乍然出现的版权页像是戛然而止的休止符,无限唏嘘。
评分写的最好的一篇是《父亲》,看得懂又看不懂。
评分如此密集引人共振的精彩描写,真是回忆性散文的绝佳范例。是诗人写下的散文啊,都有那样一种别致的韵味。诗化的比喻,汉字的高级组合,那异乎常人的想象力,平静克制带来的令人战栗的张力,他的真诚和坦率,都让人难以超脱。重复出现的细节像一晃而过的镜头,结成十多篇回忆的线条交织的网。 根植于那个时代的这般文字,只能产生于这样的环境,属于那个年代的大院子弟。大量的阅读,黑胶唱片,游泳池,频繁地看电影,半导体收音机……更加无可复制的是高质量的家庭环境,高质量的挚友。胡同家的孩子,完全不能想象这样的优雅。五十年前他所受的熏陶,直到今天我也无从感受。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担任主编至今。自1987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获得多种国际文学奖项及荣誉。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现与家人定居香港。
北岛的随笔集。追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风物、童年的玩伴和游戏、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北岛1989年去国,2001年回京探亲。中间的十年他走遍世界,浪迹天涯,而他的故乡却沧海桑田,经历了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迁。他回到北京,却发现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北京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城市。”为了留住记忆中的北京,也为了再现青少年时代曾经占有全部生命的点点滴滴,北岛用文字重建了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北岛重新打开了这座古都的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遗忘与救赎 1996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仅仅停留了一天半,对京城的记忆一片空白。相隔十年,再次造访,这一趟则无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到拓展。京城在我这个南方人看来,并未能和古老的宫城和皇家的气度联系上,而那个属于历史和传说的北京偏矗立在记忆的荒漠里,似是而非...
评分有好几层的《 城门开 》。 它是本散文集,北岛一个阶段散文创作的结集。 也可以看做一部长篇散文。题词页写着“给田田和兜兜”,是献给孩子们,而全书结尾是“父亲”。“父亲”文首,北岛又引用了自己的诗句:“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这是一个圆,父、子、孙...
评分如同在这个论坛里看到的一篇据说刊登在苹果日报上的采访,《四中》和《父亲》给他认为是最重的两篇文字,我读来亦有同感。 这两篇相较我最喜欢的杨绛的散文,有足够的超越。《四中》写到了一个少年的青春的分水岭,一场运动爆发的最初从核心内部的解剖,一个独一无二的旁证,...
评分城门开 文 丁小龙 读过北岛老师几乎所有的书。他的书名字本身连起来就像他的诗歌一样意象趣生: 《时间的玫瑰》 《青灯》 《蓝房子》 《失败之书》 《午夜之门》 《结局或开始》 《波动》 相比较他的诗歌语言的某种尖锐,反讽,蕴藉以及意象的繁复,我也喜欢他写的每一篇散...
评分如同在这个论坛里看到的一篇据说刊登在苹果日报上的采访,《四中》和《父亲》给他认为是最重的两篇文字,我读来亦有同感。 这两篇相较我最喜欢的杨绛的散文,有足够的超越。《四中》写到了一个少年的青春的分水岭,一场运动爆发的最初从核心内部的解剖,一个独一无二的旁证,...
城门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