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開

城門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擔任主編至今。自1987年起在歐洲和北美居住並任教。獲得多種國際文學奬項及榮譽。作品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現與傢人定居香港。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北島
出品人:活字文化
頁數:234
译者:
出版時間:2015-7
價格:56.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53046
叢書系列:北島文集三聯版
圖書標籤:
  • 北島 
  • 散文 
  • 隨筆 
  • 迴憶 
  • 北京 
  • 中國 
  • 文學 
  • 現當代文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北島的隨筆集。追憶他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風物、童年的玩伴和遊戲、青少年時期的讀書生活、大時代的風雲變幻……

北島1989年去國,2001年迴京探親。中間的十年他走遍世界,浪跡天涯,而他的故鄉卻滄海桑田,經曆瞭社會和文化的巨大變遷。他迴到北京,卻發現在自己的故鄉成瞭異鄉人:“北京已麵目全非,難以辨認,對我來說完全是個陌生的城市。”為瞭留住記憶中的北京,也為瞭再現青少年時代曾經占有全部生命的點點滴滴,北島用文字重建瞭北京:“在我的城市裏,時間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氣味兒、聲音和光綫被召迴,被拆除的四閤院、鬍同和寺廟恢復原貌,瓦頂排浪般湧嚮低低的天際綫,鴿哨響徹深深的藍天,孩子們熟知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有方嚮感。”北島重新打開瞭這座古都的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遊子,歡迎無傢可歸的孤魂,歡迎所有好奇的客人們。”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1966年,赵振开17岁,文革刚刚开始,他带着一帮男孩儿,按倒一个叫陈咸池的街坊,给他剃了阴阳头,关进地下室。 这场闹剧持续了两天,因为男孩子们被看管的工作“累得人仰马翻,哈欠连天”而草草收场。 1989年,40岁的赵振开离开北京,从此阔别一十三载。那时候他叫北岛,写诗...  

評分

如同在这个论坛里看到的一篇据说刊登在苹果日报上的采访,《四中》和《父亲》给他认为是最重的两篇文字,我读来亦有同感。 这两篇相较我最喜欢的杨绛的散文,有足够的超越。《四中》写到了一个少年的青春的分水岭,一场运动爆发的最初从核心内部的解剖,一个独一无二的旁证,...  

評分

文/严杰夫 北岛2008年3月在胡舒立的《财经》杂志专栏(那时胡舒立还未离开《财经》)里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名为《三不老胡同》。在之后差不多的两年的时间里,北岛断断续续地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来回忆他记忆中的那个北京城。这个系列直到2010年7月的《父亲》才算告一段落。...  

評分

城门开 文 丁小龙 读过北岛老师几乎所有的书。他的书名字本身连起来就像他的诗歌一样意象趣生: 《时间的玫瑰》 《青灯》 《蓝房子》 《失败之书》 《午夜之门》 《结局或开始》 《波动》 相比较他的诗歌语言的某种尖锐,反讽,蕴藉以及意象的繁复,我也喜欢他写的每一篇散...  

評分

北岛没有完成他的的承诺。 前言里他说,要“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影,恢复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庙宇的原貌,让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际线的景象重现,让鸽哨响彻蓝天的清脆回到人们耳边”,在这些流于自然而不失精致的散文里,他做到了很多,却独独没有做...  

用戶評價

评分

時代啊時代 人生如此無力又如此堅強

评分

羨慕書裏說到的一些人,十七八歲的年紀就嶄露頭角,帶著一種“世界都是我的”的姿態。羨慕那種崇尚閱讀的傢庭環境。羨慕那種物質雖然貧乏但依舊可以發現無窮樂趣的生活態度。

评分

如此密集引人共振的精彩描寫,真是迴憶性散文的絕佳範例。是詩人寫下的散文啊,都有那樣一種彆緻的韻味。詩化的比喻,漢字的高級組閤,那異乎常人的想象力,平靜剋製帶來的令人戰栗的張力,他的真誠和坦率,都讓人難以超脫。重復齣現的細節像一晃而過的鏡頭,結成十多篇迴憶的綫條交織的網。 根植於那個時代的這般文字,隻能産生於這樣的環境,屬於那個年代的大院子弟。大量的閱讀,黑膠唱片,遊泳池,頻繁地看電影,半導體收音機……更加無可復製的是高質量的傢庭環境,高質量的摯友。鬍同傢的孩子,完全不能想象這樣的優雅。五十年前他所受的熏陶,直到今天我也無從感受。

评分

四星半。起因是聽楊立華老師的課,他經常提到北島,對他的語言贊嘆不已。讀完應該說是名下無虛。有些地方還能看齣來刻意求好、加以鍛煉的痕跡,有些地方就看不到,而在看不到痕跡的語言更讓人驚嘆。北島是不摺不扣的逆子。然而人是沒有辦法一輩子作逆子的,想要背叛的對象消失瞭,連叛逆的自己也找不到瞭,都迴不去瞭。可能這就是本書寫作的動力吧。喜歡《養兔子》、《錢阿姨》、《父親》。《北京四中》則給我很強的不適感,看得心裏發毛。北島抗拒權力,然而在敘述中又似乎對權力有著某種迷戀,在迷戀裏又充滿著警覺,好像被一個跳不齣的框子框住瞭自己,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說纔好。想到張育海的信裏那八個字:“身不由己,往往錯過”。

评分

對這句印象深刻,久久不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連接兩個夜晚的白色走廊”,雖說陰影重重險象環生,但人們似乎充滿希望,直到進入一個更讓人迷失的夜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