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羌族民族史,也是一本羌族民族志。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隅与北川地区,即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理县等地。
本书希望通过 “羌” 之历史,说明华夏(自觉的)西部族群边界变迁,以及其如何贡献于近代中华民族之形成。这项研究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思考架构,即“羌” 曾是古华夏心目中的西方牧羊人或西方异族概念,它代表古华夏自觉的我群西方边缘(the sense of otherness)。因此探索华夏历史记忆中 “羌人” 概念的转变,便是探索华夏自觉的(或主观认定的)我群西方边缘之变迁。不只如此,在公元7世纪以后,青康藏高原东缘华夏心目中的诸羌部落又成为吐蕃(与后来的藏族)之政治﹑宗教﹑文化与族群之边缘(朵康)。这样的历史发展终使得青康藏高原东缘之广大地区及其人群,在近代时成为汉藏间一个模糊的边缘。这也是本书书名《羌在汉藏之间》用意所在。
关于羌族,我曾经很无知,一直以为是藏族的一支。因为她的语言被归类为藏缅语系。早年,贫农张大爷听我在兜售自己的无知时,甩给我一句:羌族比藏族还古老。我惊出一身冷汗,于是赶紧补课。 羌族究竟有多古老? 《说文·羊部》里说:羌,西戎牧羊人也。羌并非单一民族,是当时...
评分一个川北的孩子站在你面前,你能通过样貌猜测出Ta是什么民族吗? 或许你能把Ta从汉族中分辨出来,但很可能你又会把Ta误归为藏族。 四川地震后,全国人民普及了一下原来是小众的川北地理知识: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理县﹑黑水等等。然后,一个边缘民族在被忽视五十多年之后...
评分王明珂先生著有《羌在汉藏之间》这样严谨而又有可读性的人类学学术著作。我只是约略翻过它,有机会要找来重读。 今天我读到了他的长文《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http://www.infzm.com/content/45883),读到心头涌起无尽的叹息,眼睛里泛起无用的热泪。非常感人,...
评分说点个人的看法,希望对这位先生有好感的学子不要介意。这本书感觉像大陆三流学者的著作,逻辑混乱,词汇贫乏,丝毫不像哈佛出来的博士,当然哈佛毕业也有三六九等,我就曾领教过哈佛的一位藏文博士的“水准”:简单到藏文的“果树”这样的词都不知道,竟然在西方的高校教藏文...
评分关于羌族,我曾经很无知,一直以为是藏族的一支。因为她的语言被归类为藏缅语系。早年,贫农张大爷听我在兜售自己的无知时,甩给我一句:羌族比藏族还古老。我惊出一身冷汗,于是赶紧补课。 羌族究竟有多古老? 《说文·羊部》里说:羌,西戎牧羊人也。羌并非单一民族,是当时...
做挑战杯的主要参考著作,给人非常多的启发,开启我对人类学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描述和分析。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羌族村寨的“毒药猫”传说,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的典型代表。比如,“中国不高兴”的那群人,就找了一堆自由派知识分子当作他们的毒药猫。
评分做挑战杯的主要参考著作,给人非常多的启发,开启我对人类学的兴趣~
评分看了前几页,就觉得好正中下怀,已经开始自问是不是民族志才是最适合我兴趣的学科。。。 很赞成书中的一些观点,发觉也暗合我自己到处旅游时的一些想法... 比如书里不仅仅只去研究那些穿民族服装只讲乡谈话的“土著羌族人”,因为这个特殊的小群体明明就是不能代表更多的跟汉族人有所接触的羌族人嘛。旅游时人总是要去看“最纯正”的异域情趣,但其实各地本来就越来越相通,在我看来往往这些“不典型”的状态才是最真实的态度。我觉得那些只带着“猎奇”目的的眼睛,恰恰是最不会发现美的眼睛。
评分史料很全,是好的“学术书”,可是我比较想读到的是ethnograph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