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品人:
页数:285
译者:孙周兴
出版时间:2004-09
价格:1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41065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图书标签:
  • 海德格尔
  • 哲学
  • 语言
  • 德国
  • 西方哲学
  • Heidegger
  • 语言学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语言哲学
  • 存在主义
  • 现象学
  • 文本分析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语言学
  • 文学批评
  • 现代性
  • 思想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具魅力的思想家。他一生运思逾半个世纪,著作等身,其全集已被辑成102卷(根据全集编委会2000年计划书)。这里译出的《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系海德格尔全集之第十二卷,是海氏后期的一部重头著作。其中所收共六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做的演讲报告,集中地呈现了他后期的语言思想。本书的基本思想主要围绕着Ereignis 和Sage两个核心词语展开。

“语言——人们认为它是一种说话,人们把说话看作人的活动,并且相信人有说话的能力,但说话并不是一项固定财产。由于惊奇或者恐惧,人会突然失语。一个人无比惊奇,深为震动,这时,便不说话了——他沉默了。任何人都会因为一场变故而失语,这时,他不再说话,但也没有沉默,而只是喑哑无声。”——海德格尔这样说。 这本书是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一个演讲集。该书由孙周兴翻译。孙称:“海德格尔这本著作出奇的难解。在貌似短小精悍的语句里,有的是晦涩曲折的义理。海德格尔喜欢做的词语游戏固然颇多机智,时时体现‘思’的严格和‘说’的庄重,但译者如我,却往往要徒唤奈何。许多时候,译者被逼到了‘不可说’的边界上。”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 1976)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海德格尔后期讲授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及莱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语言、艺术(诗)以及技术等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和讲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3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还有一些从他的观点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对赫拉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为精彩。《海德格尔全集》现已出版65卷,尚未编完。

目录信息

语言
诗歌中的语言
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
语言的本质
词语
走向语言之途
说明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语言
该演讲于1950年10月7日在布勒霍(Buhlerhohe)为纪念马克斯・科默雷尔(Marx Kommerell)而作;1951年2月14日在斯图加特的符腾堡图书协会重作。这个迄今未曾付印出版的演讲已经以多种抄件和笔记的形式流传。

・诗歌中的语言
该文最初以《乔治・特拉克尔――对其诗歌的探讨》发表于《水星》杂志,1953年,第61期,第226―258页。

・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
本文迄今未曾付印,作于1953年至1954年间,系因东京帝国大学的手冢富雄(Tezuka)教授的一次来访而作。
为反驳世面上一再扩散的不正确的断言,在此要作一个明确的说明:这个对话文本提到的《存在与时间》的献辞(见本书第92页),在该书的第四版(1935年)中也还是保留在卷首的。1941年出第五版时,出版者看到了印刷此书的危险,也即看到了对此书的禁令,于是,最后应尼迈尔出版社的建议和愿望,约定在这一版中删去那个献辞;但我提出的条件是,即使现在仍得保留原书第38页上的注释,而该注释根本上是对那个献辞的确证,其内容如下:“如果下面的探索能在‘事情本身’的开展方面前进几步,那么笔者首先应当感谢的是埃・胡塞尔。笔者就学于弗莱堡时期,胡塞尔曾给予笔者以深入的亲自指导,并允许笔者最为自由地阅读他尚未发表的手稿,从而使笔者得以熟悉至为多样化的现象学研究领域”。
关于在对话中指出的“二重性”(Zwiefalt),同样地,关于在演讲《语言》中所探讨的“区分”(Unterschied),可参阅《何谓思?》(尼迈尔出版社,杜宾根,1954年)和《同一与差异》(纳斯克出版社,弗林根,1957年)。

・语言的本质
这三个演讲是1957年12月4日、18日和1958年2月7日在弗莱堡大学的普通研究班上做的。

・词语
眼下这个文本最初作于1958年3月11日,是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日上做的演讲,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

・走向语言之途
1959年1月,巴伐利亚美学艺术协会和柏林艺术协会举办了题为《语言》的系列演讲。本文即为这个系列演讲之一。
本文付印时,作者重新审阅了原稿,某些地方作了扩充。最初发表在《形态和思想》1959年第6期上,编辑:克莱门斯・格拉夫・珀德维尔斯(Clemens Graf Podewils)。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语言的本质》(Das Wesen der Sprache)由海德格尔1957年底到1958年初在弗莱堡大学的研究班上所作的三个演讲组成,后收入《通向语言的途中》(《全集》第12卷)一书。这是海德格尔后期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涉及语言(Sprache)、道说(Sage)、大道(Ereignis)、诗与思(Dicht...  

评分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 ——格奥尔格《词语》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一本书的书名整齐地写在封面上,词语与词语之间没有空格,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加粗,你完全可以匀速地念出每一个字,但是当你以这样的方式标示出书名,甚至作为通向语言的进口...  

评分

如果用什么语言能最恰当地传达出我阅读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海氏在书里引用特拉克尔这句诗了:“在雪一般的清冷中闪烁”。或许评这本书就应该写一首绝美的诗词,只恨我没这个文采,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采取传统的“评论”模式——一评论,就沦为概念、沦为推理、沦为技术了,这...  

评分

语言的产生随着时代演进,因此才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因此才有真实的色彩,因此才有这个世界的美丽,因此才有这个世界的特色和特殊,平凡的世界不仅有人类,还有神的恩德。

评分

语言的产生随着时代演进,因此才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因此才有真实的色彩,因此才有这个世界的美丽,因此才有这个世界的特色和特殊,平凡的世界不仅有人类,还有神的恩德。

用户评价

评分

: B516.54/3124-20

评分

“语言说话”、“一切套式讲法都是危险的”。在无限静默的心灵场域中,语言编织文学内部无以形容的真实与甜蜜,经由书写者有意识的冲撞与停顿形成精妙细微的组合,构建言说的可能与不可能性,成为对消失的心欲盖弥彰的显影。

评分

先摆出一个结论,然后前进一小步,然后告诉你“不行,我们还有某某不确定”,退回来,再放一个结论,再前进一小步……够实验了。

评分

分手!

评分

喜欢里面的诗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