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獲得廣泛影響的一個社會性原因恰在於,作者以深厚的分析哲學素養,對過去三十年間美國分析哲學教師培養齣來的大批中青年人文學者,用分析哲學傢熟悉的語言,指齣瞭分析哲學當前發展中的證結所在,因而易於引起共鳴。因此這本書首先應看成是一本關於當代美國哲學思想的論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哲学系主任米歇尔·威廉姆斯作为一个资深的知识论学者,他常年与怀疑论作战。除此之外,他还要想方设法为“认识论”提供建设的合法性之辩护。威廉姆斯作为知识论的捍卫者,不免与罗蒂的观点相左。然而二者长久以来就是好朋友,有互相批评当然也激荡起学术界...
評分6月8日在上海,我是第一次从王鸿生先生那里知道了罗蒂。回来后,有一天小康在她的书店里帮我找到了罗蒂的一本书,是他1979年的一个作品,《哲学和自然之镜》。现在知道,就是8日,他因胰腺癌及并发症在加州帕罗奥多家中去世,享年75岁。书刚在看,这里只引他的一小段话: “...
評分引言: 理查德·罗蒂认为,认识论是关于知识的特殊的哲学理论,目的是探究科学的基础。这一探究活动自笛卡尔转向内心世界开始,哲学的工作是通过研究人的心智活动来“了解我们知道什么以及如果更好地知道它”;在视觉隐喻的影响下,洛克混淆了知识的因果解释与对知识主张的...
評分6月8日在上海,我是第一次从王鸿生先生那里知道了罗蒂。回来后,有一天小康在她的书店里帮我找到了罗蒂的一本书,是他1979年的一个作品,《哲学和自然之镜》。现在知道,就是8日,他因胰腺癌及并发症在加州帕罗奥多家中去世,享年75岁。书刚在看,这里只引他的一小段话: “...
評分罗蒂在其实用主义哲学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国内其它可见的他的书有不少属于政治哲学。而这本是纯哲学的。讨论分析哲学方法论、及其与欧陆哲学的关系等。
很好的一本書,這個翻譯,需要再次修訂。
评分美國女士寫的關於新時代哲學理念;凡是不研究過去的人都在重復過去;西方傳統中的等級秩序,萬物歸一的思想;西方的從哲學到宗教到科學到文藝學或者是文學研究曆史;
评分有論無證,但是論得實在是天花亂墜。羅蒂其實並沒有真正切入真理指稱理論的破與立,而是在塞拉斯、戴維森和奎因的基礎上闡發“大義”。其實關於指稱理論更好更精細的討論都在彆處,但羅蒂很厲害的一點是,他認為知識的基礎和再現理論其實是哲學史問題而非哲學問題,因為十七世紀的哲學遺産産生的某種混淆,哲學傢們被迫關注這些實際上不可能迴答的問題,實際上,放棄這種心靈的“鏡”式圖像對我們不會有任何影響。他因此贊同庫恩的嘗試,即模糊科學和非科學間的區彆。他的曆史主義的一麵讓我有些驚訝,笛卡爾們是“進行著戰鬥以使思想世界對於哥白尼和伽利略來說更安全”,而我們都是嚴格區分科學與宗教、藝術、政治和哲學的曆時三百年的修辭學的子孫。真的很有意思,當我們說“科學”的時候,我們到底肯認的是怎樣的一份曆時傳承物呢?
评分搞得這麼激烈,可以看齣羅蒂是有形而上學實在論的情結的......在真理問題上,俺堅決地支持羅蒂(與杜威一樣):對真理,沒什麼好說的,truth is boring
评分《哲學與自然之鏡》是羅蒂站在新實用主義的立場上,以認識論為中心撰寫的分析哲學史,雖在二十世紀所有事物皆盡碎裂的大潮下,而且早在存在主義萌芽時期的十九世紀, 也已經有人寫下瞭“在世界上‘沒有任何真理可以認識’”的句子(麥剋斯•斯蒂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P24),但依然可以想見《哲學與自然之鏡》發錶時所引發的巨大騷動,然而羅蒂卻稱之為“一篇緒論”,這也許並不隻是齣於謙遜——這是他撰寫的唯一一部專著性質的著作——而是他在《哲學與自然之鏡》中已經分齣建構性哲學和治療性哲學,並宣布傳統哲學的死亡,由於視覺隱喻之心鏡的不存,哲學不再能夠充任其他學科的基礎的結果,以後羅蒂轉嚮瞭較哲學更為廣泛的人文學科領域,在實踐中展開瞭他真正的“正文”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