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西之爭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甘陽 思想史 八十年代 文化 文化史 當代中國思想論爭 哲學 社會
發表於2025-04-29
古今中西之爭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比起正篇,作為附錄的那篇對談倒是更有趣些,畢竟時空環境轉換後很多東西就又感覺不是那般迫切。當然東西之辯還是古今之爭其實真的很必須麼?還是我們究竟是如何實現現代化的問題?想到陳奕迅一首歌《第五個現代化》,當然那更物質,可精神呢?
評分挺好讀的
評分究竟是前現代與現代之間的差異,還是東方與西方的差異?如果對傳統注入瞭太多的情感,那麼就可能失去真問題,而步入瞭假問題的泥沼。這本書不太實誠的地方是一半的篇幅都是已經讀過的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訪談錄》中的甘陽的訪談。
評分重讀纔知年少時理解太有限。《儒學與現代》仍是厲害。
評分80年代人好吹牛逼。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研究員。
研究領域: 政治哲學、西方思想史、大學理論
近年論著:《政治哲人施特勞斯》,牛津大學齣版社,2003
《中國大學改革之道》(與李猛閤編),上海人民齣版社,2004
《古今中西之爭(第2版)》內容簡介:“現代性”問題必然會對正在思考中國現代化之路的中國知識分子造成極大的睏惑,因為它意味著:現代化的進程並不隻是一套正麵價值的勝利實現,而且同時還伴隨著巨大的負麵價值。自由,民主,法製這些基本的正麵價值實際上都隻是在商品化社會中纔能順利地建立起來的,但是商品化社會由於瓦解瞭文化傳統而必然造成“神聖感的消失”,尤其商品化社會幾乎無可避免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現象以及“大眾文化”的泛濫,更使知識分子強烈地感到在現代社會中精神生活的沉淪、價值基礎的崩潰。人類在現代社會中所麵臨的最根本二難睏境正在於此。
儒學在現代世界中的位置乃在於:在一個工具理性必然占主導地位的工商社會和技術時代,毫不動搖地繼續堅持價值理性的關懷、維護人文文化的傳統和活力,並全力嚮著人文研究的方嚮去開展自己新的形態、新的境界。這樣一種立場,可以稱為“一種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化保守主義”。
《古今中西之争》是甘阳的作品,他的框架概述如下: 1.五四之前为前现代化社会,五四到八十年代是前现代向现代化社会的转折,八十年代后是现代化的确立。 2.今天的现象概括起来是:“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重建的问题”。现在凸显的诸多事件总被理解为旧体制的残余,而非现代化...
評分外国哲学所,洪谦,文革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改造的哲学家,文革后国际分析哲学的中心人物之一。让学生跟上世界学术潮流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高瞻远瞩,功不可没。但是终归学生是那个年代的知青文人上来的,避免不了的酸腐与肤浅。所以造就了一帮欧陆哲学的“妖孽”。他们自视甚高...
評分——甘阳《古今中西之争》读后 过去我们过多地在强调打破、打破,在认识了自身作为人的主体性后,以摧毁一切、重估一切的理性逻辑来评判价值、建立价值,然而时至今日,在文化与价值的一片废墟上,我们发现自己早已没有了栖身之所。在我看来,当下应该强调的,是...
評分甘阳在我的印象中就一直更象一个学术领袖,而不象一个学者。他译的《人论》确实轰动一时,但其实也不是特别重要,卡西尔毕竟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论翻译,他没有陈佳映译《存在与时间》那么重要,论专著没有刘小枫《拯救与逍遥》那么有影响力。在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论战中,双...
評分是反的学生送的,不然估计我不会特意找甘阳的书来读。 这本书倒是后半部有些意思,飞扬跋扈为谁雄。想起很多人很多事。永远在80年代闪光的那些人。 至于前边的文章,毕竟时间太久,现在看,掉书袋的部分过于繁冗,论述的部分流于一般,很多道理是对的,不过快变成陈词滥调。 ...
古今中西之爭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