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德·施林剋,1944年生。在海德堡及柏林學習法律。1992年起任柏林洪堡大學法學教授,並兼任北萊-威州憲法法官。又是作傢,曾齣版小說多種,其中以《朗讀者》最為著名,是首本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冠軍的德國小說。
《生死朗讀》以敘事人米夏爾・白格的視角記錄瞭納粹集中營女看守漢娜・ 史密芝的個人史。米夏爾15歲時遇見36歲的漢娜,兩人保持瞭一段有畸形色彩的性愛關係。正在熱烈之時,漢娜卻神秘失蹤瞭,唯剩下米夏爾悵然若失。漢娜是個情緒不穩定的女人,喜歡聽米夏爾為她朗讀文學書籍,除此之外米夏爾對漢娜幾乎一無所知。直至米夏爾升入大學,作為法律係學生參與法庭實習,在旁聽審判納粹集中營罪犯時,方知漢娜的真實身份。
如果說少年時對漢娜母性的畸戀僅是一段插麯,那麼對漢娜的審訊則影響瞭米夏爾的一生。悲劇是齣其不意地揭開的。在法庭上,麵對證據――――一份至關重要的、嚮納粹上司的報告,法官要求漢娜作筆跡鑒定。為瞭不暴露自己是個文盲,她居然承認是自己撰寫瞭那份報告,從而成為二戰末期一場猶太人悲劇的責任承擔者,被判處終身監禁,18年後被赦免。18年中米夏爾經曆瞭種種變遷,仍關注著獄中的漢娜,並給她寄去瞭一捲又一捲他朗讀的文學名著錄音帶。不料,在漢娜齣獄的前一天,她卻以自縊的方式在黎明時分結束瞭自己的生命。
哲学最佳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文学。爱情最好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分离。 在《朗读者》滑稽的中文翻译背后,德语原著的光芒犀利无比。 被这本书吸引,是从“朗读,淋浴,做爱和并卧”开始的。那些吸引人的情爱场面出现在第一部中,一个15岁的少年米夏和一个大他21岁的女子汉娜,从...
評分 評分Der Vorleser《朗读者》纪念版 除夕28号,又是汉唐优惠日。土产全家逛书店,各人跑去自己喜欢的楼层看书。本来我是去看余光中的那本散文集,路过译林浩翰的书架,看到了卡尔维诺文集里面上次没有的《寒冬夜行人》……寒……这个翻译啊……就不能说《如果冬夜,一个旅人》...
評分 評分因為我很愛這部小說,所以才會嚴肅地對待這本書幼稚可笑的翻譯,認真地列出每一個有問題的句子。也因為很愛這部小說,所以第一次看的時候這些問題都可以無視。穿過層層莫名其妙的翻譯,似乎仍能感受到原文;翻譯越爛,原文的妙處竟然越發突顯。格拉斯的《剝洋蔥》亦是相同的筆...
看過電影再來看書,感覺完全沒法集中注意力。雖然很薄,還是跳著讀瞭。夠瞭。
评分犧牲掉中午的午睡,匆忙的看完,感覺比電影更精彩,書中有著大量的矛盾衝突亮點,隻可惜電影中凱特沒有演齣對男孩深刻的愛。好書,值得一看。
评分深深打動
评分他們在大街上擁抱,然後在墓碑前告彆。一個側麵的集中營,一齣側麵的愛情。
评分帶一本書去歐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