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书为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全书分三辑收录了11位学者的15
篇论文,以其较强的思想性和探索性展示了九十年代以来二十世纪中
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和最为前卫的主要成果。
“韦伯与中国现代性”、“章太炎与中国私学传统”、商务印书馆、《申
报》“自由谈”等论题的提出在显示着作者对原有文学史观念的突破与
努力的同时,也构成了编选者所以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和发展
的渊源与动力。因而,对晚清小说、五四文学传统的重新评价、关于鲁
迅、沈从文、萧红、丁玲、张爱玲、《刘三姐》等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重新
研究对于九十年代以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便具有了不同凡响的
意义。
全书各论文立论严谨、新颖,极具思想性和冲击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读了孟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与上海近代印刷文化的社会构成》,九十年代初还有很多学者研究邹韬奋、鲁迅的革命出版精神的时候,有这样文化史、社会史的出版解读真是不易。
评分初读此书颇吃了一惊
评分“在80年代初期以“现代化”代替“革命化”曾经获得社会上下的共同拥护,现在,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眩目的光环也已经被咄咄逼人的全球化现实进程消蚀,日益显露出其受资本全球化支配的实质,也日益向以此为基础的历史叙事者提出质疑。面对于此,研究者是不是只能以又一种意识形态替代,比如反思现代性、比如开掘被压抑的现代性、比如发现女性主义的历史……研究者是否不能摆脱以一种意识形态代替、反对另一种意识形态的宿命?”
评分视野开阔,常读常新。几篇重估文学史价值的文章非常深入
评分必读且常读常新,王老师当年的序写得很是犀利。但是其中孟悦写商务印书馆的那篇,和李欧梵的《申报·自由谈》一起,感觉结论下的都太轻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