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 1926- )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家与哲学家之一,是“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主要创造者。他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1968年离开波兰,1969-1971年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大学任教,后前往英国,任利兹大学终身教授,同时也在柏克利、耶鲁、堪培拉等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阐释学与社会科学》(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1989)、《现代性与矛盾》(1991)、《后现代性其不满》(1997)、《全球化:人类后果》(1998)。
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正是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不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梅园经典共读小组第一期沙龙——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讨论纪要 时间:2018年6月3日星期日 15:00-17:30 地点:梅园书房 6月3日下午梅园经典共读小组的首场活动在梅园书房举行,由来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杨渝东老师为大家带来《现代社会的困境:鲍曼的社会学路径》的学术分享。...
评分如果问你:大屠杀离你有多远?答:“电影?小说?”“恐怖片?”“你是说二战吧?”也许你还会暗笑这个问题的荒谬可笑。我们印象中的屠杀也许是古代君王开疆拓土的野蛮行径,也许是人类与自然抗争打猎维生,它们充其量出现在千年前历史的书页上,现代生活理性而发达,又...
评分 评分近現代人類的發展建立在相信理性全能的基礎上。個人認為,這種理性大多指稱的是工具理性。啓蒙思想家們認為人要追求自己的幸福,這種幸福由利用自然而來。事實上,利用自然需要的是工具理性,用工具理性對自然進行程序化操作,便可使自然為我所用。在這個過程中,人成爲...
评分这是一本警世之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我们故意忽视的真实,大屠杀就像我们去吃麦当劳一样菩提,是普通人普通事件的特殊聚合而形成的,但也是我们不断地故意遗忘的真实。 齐格蒙·鲍曼教授的学术著作《现代性与大屠杀》,就是这本警世之书。 思考...
似乎上帝想毁灭某个人的时候,没有让他发疯,而是让他变得理性了
评分思路很有意思。但是有个小问题:如果真的秉承工具理性精神的话,大屠杀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如果讨论了大屠杀,则已经引入了一个道德判断。
评分大屠杀并非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例外,而是由现代性内在的理性、科层制、科技、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等要素所构造,没有现代性很难想像会有大屠杀这样的事情发生。和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一样,是反思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在社会学研究过于注重“量化‘和”科学化“的当代,这种带有哲学反思精神的社会学书籍的价值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评分现代性就像安全带,保护着你也让你逃不开~
评分这套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reference没有bibliograph也没有index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