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理解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書是英國著名哲學傢、唯物主義者約翰·洛剋(John Locke,1632—1704)的主要哲學著作。這部書從1671年寫起,直到1687年纔完成,在1690年齣版。“人類理解論”這一著作在西方哲學史上曾經發生過承前啓後的作用,洛剋作為唯物主義路綫上的一個哲學傢是西方唯物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
洛剋在這部著作中所提齣並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關於人類知識的起源,可靠性和範圍。本書一開頭他首先批判瞭笛卡爾主張知識起源上的所謂“天賦觀念”以及萊布尼茲的所謂“天賦實踐原則”這樣一個在認識論上的唯心主義觀點,並且從而提齣瞭他的那個有名的白闆論,即認識的唯一來源是經驗這樣一個有巨大意義的唯物主義論點。不過,洛剋在經驗論上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正如他的政治觀點、階級立場是妥協的一樣。所以他的哲學觀點不僅影響瞭後來的唯物主義者(特彆是法國百科全書派的啓濛思想傢),同時也被唯心主義者(特彆是貝剋萊和休謨)有隙可乘地加以利用和歪麯。
本書的漢文譯本早由本館齣版過,現在經原譯者對照原文重加修改、校訂,交由本館齣版。
人如果不愿携丐篮为生,不愿以丐得得意见作为余茶剩饭而度其懒散的日子,他如果愿意运用自己的思想,来追寻真理,则他所猎获的,无论是什么,他亦一定会得到猎人所能有的满意。在追求中,每一时刻都可以给他一些快乐,来报答他的辛苦;纵然他不能够自夸得到任何大的收获,而他...
評分Book I. No Innate Principles Book I of theEssayis devoted to an attack onnativismor the doctrine of innate ideas. The doctrine ofinnate ideas, which was widely held to justify religious and moral claims, had its origins in the philosophy ofPlato. Furthermor...
評分人如果不愿携丐篮为生,不愿以丐得得意见作为余茶剩饭而度其懒散的日子,他如果愿意运用自己的思想,来追寻真理,则他所猎获的,无论是什么,他亦一定会得到猎人所能有的满意。在追求中,每一时刻都可以给他一些快乐,来报答他的辛苦;纵然他不能够自夸得到任何大的收获,而他...
評分前言的部分,摘一段上来,你感受一下: “我希望它们能容易地帮助我的感激之心,如同它们使我确信对阁下重大和增长中的义务那样。我确信,如果我不是极其敏锐地感受那些恩惠,我写这部《论认识》不会有任何和不抓住这个机会向世人证明,我是阁下多么忠顺的仆人。” 我无法理解...
第一性質的觀念與第一性質相似,第二性質的觀念與第二性質不相似。簡單觀念作為基質能組成不同的復雜觀念。抽象觀念獨立於觀念存在。“人心並不能直接認識各種事物,它必然以它們所有的觀念為媒介”。還是覺得洛剋對貝剋萊的影響很大(外物—觀念—知識three-term,貝剋萊大緻是摒棄瞭外物)。
评分#論文#我常驚訝於十八世紀哲學傢對人類知識全景做齣描述與分類的野心,現在的學術思維與學術體係已經使人不敢去貿然進行如此宏大的工作瞭:探討人類觀念的形成、探討什麼是無限性、探討人類理解的邊界在哪裏。洛剋是站在天賦的絕對對立麵的,他否認瞭一切“共同承認的原則”的存在,把觀念的起源還原到瞭最為經驗性的本源上:感官與反省。對天賦真理的反駁很可以和密爾的《論自由》對照,兩者都相信真理必須是經過審查並且有探討餘地的。非常喜歡他“黑暗之室”的比喻,我們所有自以為通透光明的認識,無非都是從黑暗之室的小孔偷看齣去的,從洛剋到休謨甚至康德,無不在強調這種認識主體性及其有限性。對各種抽象或者簡單觀念都做瞭定義和分析,尤其是對“意欲”、“意誌”的分析,幾乎就是徹底站在瞭叔本華唯意誌論的反麵,兩人的自由觀截然相反。
评分越往後看越有意思,啓濛時代真的極具魅力啊。還有,商務印書館對此書的簡介可以不用看,將經驗主義等同於唯物主義顯然很有時代色彩。
评分最後幾章價值很高
评分白闆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