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附贈」托爾斯泰生平簡錶
瞭解更多托爾斯泰事跡,歡迎購買本書閱讀
〔俄〕列夫·托爾斯泰 лев толстого(1828.09-1910.11)
1828年齣生於貴族傢庭,童年不幸喪父喪母。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後退學迴鄉,投身農奴製改革。
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服役,發錶處女座《童年》。
1855年11月進入彼得堡文學界,受到作傢們的熱情歡迎。
1863-1869年創作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問世以來,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1873-1877年,經過12次修改,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小說技藝爐火純青。
1879年,因無法長期忍受理想與現實的背離,突發精神危機,撰文記錄自己精神探索過程,取名《懺悔錄》。從此遠離貴族生活,衣食簡樸,親自從事體力勞動。
1889-1899年,完成長篇小說《復活》,深刻、全麵、有力地批判俄國社會。
1910年,為尋求精神自由離傢齣走,後病逝於小車站,享年82歲。
托爾斯泰,最偉大的作傢、改革傢,最有影響的道德思想傢。他是一個個人主義貴族,而在他的晚年卻很不成功地試圖過一種窮苦農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於聲色,而最終卻成為一個徹底的清教徒。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是我們息息相通的兄長,也帶有現世的共同特點,隻是比我們更有自知之明,更富有人情味,思想更縝密,目光更清晰,感情更奔放。這位天纔道德傢以殘忍的狂熱和無情的冷峻,對自己靈魂進行發掘。他一輩都在努力通過自我寫照達到自我完善,從不停歇,從不崛起,從不讓藝術流於形式。
托尔斯泰14岁自我意识觉醒,随后开始了长达12年的折腾才到达零点五即开始发表作品,随后开始各种社会改良失败后的纵欲和旅行,可以说前半生的托尔斯泰一直是一个浪子。 40岁的托尔斯泰终于找到自我并疯狂阅读叔本华,康德等哲学家的书籍以解答一点零之后的人都有的灵魂困惑,51...
評分 評分108年前的今天,在俄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带着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宏愿离开了他深爱的人类。不知是否像柏拉图在《裴洞篇》里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如果死亡能让人寻找到真理,又何须畏惧死亡? 中国人在青云直上、如日中天时往往倾向于儒家,只有孤立无...
評分 評分生命的確是無意義。但上一個陳述是否有意義。但上一個問題呢?意義本身是否有意義?語法和詞之外? 我認為一個問題要麼有解要麼不可證,但不可證可以可證。
评分從托爾斯泰坦率無隱的《懺悔錄》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一個人想成為道德完人是完全不可能的,就是經常剋製自己的企圖也總會歸於失敗,這就是人性。試想一個當權者,如果不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受到普遍的社會監督,他將是多麼容易自私自利乃至作惡多端。
评分我不知道用何種辭藻來形容看到他時的震撼,乾渴之時的一杯清水,疲憊至極時的一把躺椅
评分矛盾
评分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因為作者在書中描寫的那些對於人生的睏惑和悲觀絕望的心情是我現在經常能體會到的,所以我迫切地讀完瞭這本書,想在書中找到使自己得到解脫和救贖的答案。但是很遺憾,作者最後選擇的“投身宗教”、“不嚮下看”的方法是不適閤我的,起碼現在不適閤。所以我得繼續在艱難痛苦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救贖之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