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被誉为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宽松的治学环境、广泛的国际交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教授。他们坚守学术文化阵地,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写下了一部又一部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精选北大知名学者撰写的人文社科类的学术著作,旨在反映北大几代学者的学术成就,展现他们的治学风范。
此书体例上的特点,正如葛晓音教授的跋所言,上卷与中下卷有明显的区别。上卷自壮游时期始,历经旅食长安时期、辗转兵燹时期、任职凤翔、长安和华州时期、最后止于杜甫自华州弃官入秦。这段时间,杜甫生活的环境和他本人的经历都与中央政权联系紧密,因此评传便采用了水墨画大...
评分作者的学问,扎扎实实,细致彻底。书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是杜甫传,几乎是整个时代的写照,一个小典故可以有数页的解释。当然这样就难免枝蔓繁多,如果想读快书,就不推荐这一本了。我是拿来当下饭书,每天美美地读上几段,只希望永远也不要看完才好。
评分此书体例上的特点,正如葛晓音教授的跋所言,上卷与中下卷有明显的区别。上卷自壮游时期始,历经旅食长安时期、辗转兵燹时期、任职凤翔、长安和华州时期、最后止于杜甫自华州弃官入秦。这段时间,杜甫生活的环境和他本人的经历都与中央政权联系紧密,因此评传便采用了水墨画大...
评分作者的学问,扎扎实实,细致彻底。书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是杜甫传,几乎是整个时代的写照,一个小典故可以有数页的解释。当然这样就难免枝蔓繁多,如果想读快书,就不推荐这一本了。我是拿来当下饭书,每天美美地读上几段,只希望永远也不要看完才好。
评分此书体例上的特点,正如葛晓音教授的跋所言,上卷与中下卷有明显的区别。上卷自壮游时期始,历经旅食长安时期、辗转兵燹时期、任职凤翔、长安和华州时期、最后止于杜甫自华州弃官入秦。这段时间,杜甫生活的环境和他本人的经历都与中央政权联系紧密,因此评传便采用了水墨画大...
心血之作,最好的杜甫传记
评分终于读完了……再不能更细了,我很满足。两个月左右几乎日日相伴。人说少不读老杜,其实少读老杜亦有好处。近期得写个读书笔记了
评分写杜甫的人很多,看过冯至的,时间年代和诗文摘录偶有小误;莫砺锋的更注重历史事件介绍,偶有不详的陈述;吾最喜陈先生的这个版本。陈先生本人也写诗,懂诗文古辞,常能从创作角度评论杜诗,指摘不足,且诗人生平年代,人生阅历解释得很翔实,非常贴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讲解。
评分呃、陈老先儿简直是要绝了后人为肚子美立传的路= =
评分补了一些史料,为读镜铨做准备。引郭沫若那段太好笑了。挑着随记一下《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陈:宋之问为人不怎样。(下次读史传再来看?)72页脚注《李白与杜甫》韦庄词“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不就是“越女天下白,欲罢不能忘”吗,“杜甫也不经常是道貌岸然的。”有好几处解得不太细致。例84页解 天宝四年《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狂歌痛饮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陈说杜不甚理解李白之痛苦,莫解得更合理,诗人用互文手法,既写李白,又标尚自己的雄豪之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