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迪爾凱姆(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國著名社會學傢,社會學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858年4月15日生於法國孚日省埃皮納爾一個小城鎮的猶太教士傢庭,早年曾繼父誌作一名拉比。1879-1882年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882-1887年在桑斯、聖康坦、特魯瓦等地的許多中學任教,1885-1886年赴德遊學,深受實驗心理學的創始人馮特的贊賞。1887年起,在波爾多大學教授社會哲學,1891年被任命為法國第一位社會學教授。1902年後執教於巴黎大學。1898年,他創建瞭法國的《社會學年鑒》,圍繞這個刊物,一批年輕學者組成瞭一個社會學傢的團體:社會學年鑒派。1917年11月15日於巴黎逝世。
19世紀30年代,孔德在其《實證哲學教程》一書中,首次提齣瞭“社會學”這一名稱,自那以後,社會學經曆瞭最初的創立階段、製度化發展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進入當代發展階段。雖然其內容、流派已由單一走嚮多樣化,但其中最基本的主要著作自始至今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E.迪爾凱姆的《社會學方法的準則》一書就屬此列。 本書最早齣版於1895年。由於本書在社會學中的重要地位,1929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就齣版過著名社會學傢許德珩先生的譯本。我館考慮到當前社會需要和中青年讀者的閱讀習慣,決定重譯這本書。中譯本依據的是法國巴黎費利剋斯·阿爾岡齣版社1919年的版本。
“科学以下列假设为基础:知识能够价值无涉,能够解释经验世界的实际运作,能够通过对经验事实的精心观察而被修正。正式这些特征使科学区别于其他有关我们如何拥有理解力和洞察力的信仰。” ——乔纳森·特纳 虽然曾写过关于读书无用论的粗浅的调侃式的评论,也附和过“...
評分 評分 評分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社会学方面的书。《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的作者是涂尔干,他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的奠基者。在他看来,一门学科的产生,必须要有它的特殊对象,以及研究这种对象的特殊方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对于社会学这门学科,要把社会现象作为...
迪爾凱姆和塗爾乾……一直以來就覺得譯法差太偏瞭吧?不過他和塔爾德之間的明爭暗鬥惺惺相惜是在有點讓人腐掉瞭,塗爾乾居然還嬌嗔!嬌嗔!這本小薄書真翻得不錯。愛學術,愛商務。
评分翻譯阻礙理解,但從內容大意即可看齣此書在社會學史上地位:為“解放社會學”,必須樹立研究主體(社會本體),方法(科學方法),與其他學科關係(剝離哲學與心理學,保留曆史政治經濟可用成分)。作為承前啓後為社會學施洗的人物,塗爾乾身上集中瞭許多復雜矛盾點:堅決主張社會是超越簡單的個人意識加總的客觀之物,但其研究途徑是先要研究者秉持科學式的研究把玩客觀物的態度;反對先入為主構建觀念和意見再通過研究社會尋找支持,但自己著手區分正常與病態,且強調科學方法的目的價值(並在其他著作中擔憂社會失範);主張社會作為客觀實在物有某種自然屬性,非神秘主義式臆想觀念或人的閤群性可概括,但如不訴諸暫時難以理解的原因,則始終難以說明所謂自然屬性是什麼(難怪有人聯係塗氏的宗教研究,將其社會本體觀點冠以“超靈性”名目)。
评分總算有一本翻譯不那麼捉雞的瞭……
评分看得好痛苦。一來是不知道他的對話者和齣現的脈絡,霍布斯盧梭孔德斯賓塞我都沒看過;二來不知道他提齣的這些原則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意義呢。【前天看李猛的文章,特彆提到被忽視的塗爾乾著作中的道德哲學背景,分工、自殺和宗教,其實有一以貫之的關照呢吧】
评分塗爾乾的方法論。誠如李康老師所言,這本書在“宏觀上驚人地清晰有力,微觀上驚人地囉嗦磨嘰”。然塗爾乾擺脫過往偏見桎梏,駁斥孔德和斯賓塞的理論,樹立研究主體(社會事實),奠定觀察、解釋和求證的諸多準則,力求從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中脫離,為社會學正名並進一步解放其意義和能用,刀劈斧鑿的開創之功不可不說殊為顯偉。結論部分塗爾乾更是寫得直接燃瞭起來。(好吧雖說讀起來還是乏味瞭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