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探微

国史探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联陞(1914―1990),字莲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系,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即留哈佛任教,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晋书食货志译注》、《中国史专题讲授提纲》、《中 国货币及信贷简史》、《中国制度史研究》、《汉学散策》、《汉学论评集》、《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等。在论其生平与学术的文字中,尤详备者当推其友人周一良教授的《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前者载于《中国文化》第六期;后者载于《时报周刊》三0九、三一0号,又分别收入作者在台北和上海出版的论文集《犹记风吹水上鳞》和《钱穆与中国文化》,读者可以参看。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杨联陞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270
译者:
出版时间:2005
价格:2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4875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杨联陞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国历史 
  • 历史学 
  • 文化 
  • 中国 
  • 歷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共收作者的论著十四篇,原作都是英文。<br> 十四篇的排列,大抵依照论文的性质,以类相从为序。第一篇中国的世界秩序,第二篇朝代兴衰刍论包罗较广。第三篇作息考,第四篇女主考,第五篇人质考,第六篇明代地方政府,这四篇是社会史政制史。再下六篇是经济史。末后第十三、十四篇是史学史。<br>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历史的通俗演义与时俱进,持续受到热捧。相比之下,埋首故纸专事学问而治史者反而是少数。读史,不排斥它被重新赋予的现实意义,用这个时代的语言重新阐释也是一种讨巧的方式。不同背景的学者将他们的作品打上时代的印记。 作为“海外汉学界第一人”,杨联陞先生治史的着眼点...  

评分

历史的通俗演义与时俱进,持续受到热捧。相比之下,埋首故纸专事学问而治史者反而是少数。读史,不排斥它被重新赋予的现实意义,用这个时代的语言重新阐释也是一种讨巧的方式。不同背景的学者将他们的作品打上时代的印记。 作为“海外汉学界第一人”,杨联陞先生治史的着眼点...  

评分

中国人治中国史,自然是“国史”,“探微”则可释为“力求深入,探索精微”。此为杨联陞的《国史探微》书名的由来。全书原为作者十四篇论文的合集,论文的主题涵盖制度史研究,中国的世界秩序,明代地方行政、二十四史名称考等。文字深入浅出,可读又兼具趣味性。 《从历史看...  

评分

书评《国史探微》 读这部《国史探微》,作者杨联陛早年主修经济学,后期赴美就读哈佛大学的历史系。从书中可以看出,经济学的背景时时地贯穿于作者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作者杨联陛没有像传统历史学家一样从大局着眼,高谈阔论,而是运用经济学的眼光,抓住历史几乎被人...  

评分

历史的通俗演义与时俱进,持续受到热捧。相比之下,埋首故纸专事学问而治史者反而是少数。读史,不排斥它被重新赋予的现实意义,用这个时代的语言重新阐释也是一种讨巧的方式。不同背景的学者将他们的作品打上时代的印记。 作为“海外汉学界第一人”,杨联陞先生治史的着眼点...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多问题提得很好,而且非常有意思,“发前人未发之覆”。但有时又觉得排比堆材料太多,观点比较少。

评分

由多篇小论文构成,每篇均有独到观点,绝对值得一读。

评分

有几篇视角很不错,但有几篇也颇无聊

评分

2010-03-12,周五开始阅读杨联陞先生的《国史探微》,和李泽厚先生的《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与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总共三本书同时看。4月1日基本讀完了。我發現這本史學論文集難以令我卒讀,學術性太強了,我不大喜歡。

评分

虽说是沙滩上散落的小贝壳,每个都很有力度,任何一篇文章随便扩展一下就是专著。太体谅莲生的心境了,狗尾续貂的事做着太累,还有那么多小贝壳在沙滩上熠熠发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