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久 管理咨询专家。1989年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大学、政府机关和企业任职,现为东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著有《不发达经济实证研究》等著作 7 部,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 10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研究和咨询实务工作。
1985年与唐万新相识,并观察、跟踪德隆 18 年。从2000年起,每年至少与唐万新及德隆高管交流10次以上,对德隆和唐万新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研究。
张 旭 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现就职于东
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任财务顾问研究所所长,从事资本运作的研究和企业改制重组咨询,曾参与并负责了多项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项目,积累了较多实战经验。
本书作者为“德隆研究第一人”,结识唐氏兄弟二十年,全程追踪德隆盛衰十八年,汇集整理上千万字的素材,历时一年有余,完成这部中国公司案例研究的重磅之作。
不读透德隆,就不能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潜游戏!
德隆,一家崛起于西部新疆,短短十余年间迅速膨胀至百亿资本规模的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其兴衰之经典,构成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公司及资本市场的一场“活报剧”。
本书作者跟踪德隆及创办人唐万新近20年,对德隆的成长史,做了近距离的、较为全面的描述,特别是对唐万新的创业起源、德隆系的复杂架构以及德隆模式的独特运作均有清晰和深刻的解读。自2000年以来,作者每年均与唐氏兄弟有高密度沟通,为创作本书更是探访数十位曾任职于德隆的高管和顾问,收集并整理上千万字素材,以求真实反映德隆的兴衰之路。
本书不是简单地就德隆进行分析,而是超越德隆,从其领导人唐万新的身上找寻企业成败的基因,系统地就德隆往事、德隆制造、德隆败因、德隆警示进行叙述,全面地将德隆的发展史、引发的“概念运动”制造、失败的成因、给中国民营企业的警示合成一览,较为真实、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德隆及唐万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给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以极大的启发。
1、为什么要救老三股? 金融和实业的分与合问题,步调迈得太大了?产融结合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战线拉的太长结果管理防不胜防。同时就是专业化问题,到底立足的产业是什么? 2、为什么国家就看着他倒闭?后面是不是有人盯上了这块肥肉?延伸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挽救?或者说唐...
评分1、为什么要救老三股? 金融和实业的分与合问题,步调迈得太大了?产融结合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战线拉的太长结果管理防不胜防。同时就是专业化问题,到底立足的产业是什么? 2、为什么国家就看着他倒闭?后面是不是有人盯上了这块肥肉?延伸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挽救?或者说唐...
评分尽管在国内外也有多元化成功的案例,但我坚信,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多元化是陷阱,专业化才是成功之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领导人的知识、精力有限。一个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什么都懂,唐万新也不例外。德隆的失败,给那些极力主张多元化的人又上了很好...
评分我刚刚拿到这本书,基本上序尚未着手来读。但是我还是提前写下我的想法吧。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企业史,太多的昙花一现的荣耀,而很多人为之,付出的是血和死亡的代价,真可谓人为财死。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失败和死亡里面学习到些什么,那这些人也算没有白死了。 中国的民营企...
评分1、为什么要救老三股? 金融和实业的分与合问题,步调迈得太大了?产融结合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战线拉的太长结果管理防不胜防。同时就是专业化问题,到底立足的产业是什么? 2、为什么国家就看着他倒闭?后面是不是有人盯上了这块肥肉?延伸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挽救?或者说唐...
深度上还可以;
评分在民营企业遭受寒冬的今天,一边读一边感叹:民营企业固然有其所谓“原罪”,但除却如无锡尚德这种明着掏空公司的情形外,从改革开放伊始便施行且至今仍然存在的双轨制,以及不断变化且不可预测的政策环境,难道不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评分应该是08年上半年读的。
评分说是咨询专家写的书,可是为何不是很系统、语言又很空洞呢?
评分最后10%关于企业管理的部分,即使是现在看来,仍然是适用的。可当下还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德隆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